上海张家港之行心得体会为期三天的学习很快就过去了,还有太多的东西来不及消化,来不及细加品味,还有太多想去了解的,想去体会的,虽只是浮光掠影,但还是感受颇深的。同济大学二附中——上下戮力,共成大计。去之前对这所学校并不太了解,只是听培训中心的人讲,同济二附中是后起之秀,且后来者居上,发展很快。到了之后才真切的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建校只有短短七年的完中现在能跃居整个XX县区中学的第三名,那就是上下戮力同心,共同努力促进学校发展。据学校副校长和教务主任介绍,全校在职的90多名一线教师来自全国18个地市,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却为着同一个目标奋斗,各自带来了全国各地不同的教学特色,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最终形成了自己多元化开放性融合凝聚的的风格,从上到下,每一位教职工都很熟悉教学工作,校级领导班子既学习又管理,书记和校长都分别担任着教学工作,其中书记所带的还是高三毕业班的数学课,正是因为如此,大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非常清楚,改进的措施和方案也会非常有针对性,对一些新兴的教学理念会有真切的实践体验,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会出现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除了领导亲力亲为上课摸索之外,同济二附中还很重视对青年教师培养,会提供各种渠道,创造各种机会让青年教师得到学习和锻炼。比如每个学期开学时都会举办同济杯教学比赛,通过基础测试,上课评课,答辩,论坛等层层环节,选拔出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这一系列环节锻炼下来,不仅仅是比赛,同时也达到了培训的目的,参赛教师不论获奖与否都会收获颇丰。除此之外,他们还经常邀请教研室的研究员到校上示范课,让青年教师观摩,这样,老师们在贯彻新理念新精神的时候就有章可循,有路可走,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就会很快。在定期举行的教学论坛上,领导班子和教师在一起互相交流,针对教学中出现得问题讨论对策,对不同的教学经验进行汇聚整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1页共3页这样在师资建设上他们就形成了换血、活血、造血这样非常系统的机制,使整个教职工队伍永葆活力。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同济二附中也很有自己的特色。他们的课程安排从小学六年级即初中预备班到初中再到高中,非常系统,所以在校园里能看到扎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也能看到稚气未脱的初中生,还能看到已略显成熟的高中生。对三个阶段的学生管理的标准是不尽相同的,针对具体问题,同济二附中的管理很有弹性,一切为学生着想,很人性化。比如到校时间,因为上海地区的中学没有早晚自习,一般八点钟上课,学生七点四十到校,但有的学生家长开出租车,可能六点多就把孩子送来了,学校会照顾这样的孩子,叮嘱门卫及时开门,让学生能够到教室休息。听到校长给我们介绍这样一种情况,我真的感觉到了这位校长对学生的爱和责任。另外,在班级的管理上,班主任的作用发挥得很大,每个班级的风气特色都带有班主任各自不同的理念和想法,没有统一的要求,真正体现了多元融合的特点。同济二附中的生源并不太理想,这一点和我们有点像,他们还有一点和我们相似的是善于加工改造这些学生,三流的生源,一流的升学率,这都离不开全校教师从上到下的共同努力。常青藤实验学校——站得高,看得远。常青藤学校也是新兴学校,办学时间短,教学见效快。而且,这个学校有一种非同寻常的大教育观,学校里时时处处会流露出高屋建瓴的气势和胸襟。一进校门,一大块景观石上赫然几个大字:“我们都是地球村的村民。”漫步宣传栏旁,无意间看到一行字:“世界就是我们的课本。”还有“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更是能够影响和创造社会的人。”无不体现着常青藤实验中学所提倡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和“文化兼容,个性舒展”的办学理念。我们学习期间正是常青藤的十年校庆,我们所参与的正是他们的校庆活动之一——“全国名校长论坛”。为了庆祝建校十周年,常青藤学校邀请了全国30多个省直辖市的300多名名第2页共3页校长参加论坛,互相交流研讨,共商教育大计。其中还举行了讲课评课活动,把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教师聚集在一起展示各自的风采,让我们受益匪浅。仅从这一项活动上来看,常青藤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