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线段授课教师:耿小珍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课时:1课【教材分析】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低,所以教材在编排上十分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要求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逐步形成认识,建立相关的概念,形成必要的技能。教材首先通过猜谜语的情景引入生活中的毛线,再通过观察将毛线拉直这一过程来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并用图表示,建立线段的模型。然后通过观察直尺、黑板、课本的边线,长方形纸对折后观察折痕,以及沿直尺边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教材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练习安排了判断线段、数线段、及按指定要求画,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学情分析】线段属概念教学,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有其一般规律:“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所以,教学中应力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参与体验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从被动的接受转换为主动参与,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2.方法与过程目标: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3.情感与态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教学准备】毛线、直尺、长方形纸【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引入新课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课件出示谜语):“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用的着。”学生指名回答:线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本领。二、动手操作1.实物展示师:教师出示毛线:现在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生: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生:。。。。。。。师:现在老师把同学手中的线请到黑板上。你们在一起来看看,它是什么样的呀?生:直直的2.探究证明师:这位同学说:“直直的”老师现在请你们拿出一根线,用你们的行动告诉老师和同学们,观察线是不是直直的。生:它是直直的师:把线拉紧,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生读两遍)这条线段是怎么样的?生:直直的(板书:直直的)师: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条被请上来的线段,如果老师把这两个磁铁拿走,会怎么样?生:掉下来师:你们注意看了,老师只拿走一个磁铁,会发生什么变化?生:有一端掉下来,师:它还直吗?生:不直师:所以这两个磁铁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这一端我们叫它什么?生:端点(端点)师:你们看一条线段上有多少个端点?生:两个端点师:它是不是只有这么长?生:是的师:所以它是有限的(板书),有限就是能够测量的线段,实线还是虚线?生:实线(板书)师:所以我们可以的到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是实线、有限的,用什么形状来表示。3.小组交流探讨师:能和你同桌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说好了吗?好,你来试试。生:直直的、有两个端点,是实线、有限的师:第一组问:线段有什么特点,第二组就回答;第三组问,第四组回答;男同学问,女同学来回答。老师问,全班来答。4.联系生活实际师:找一找、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是线段的?生:窗户的边、门的边师:窗户是长方形的是吗?生:长方形生: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相信你们走出了课堂之后还会有更奇妙的发现!6.巩固知识,加深印象师:请同学们当一次小法官,判断下面那条是线段?生:为什么第一不是线段,因为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生:是线段,线段是直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