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五章不同类型的学习VIP免费

第五章不同类型的学习_第1页
1/26
第五章不同类型的学习_第2页
2/26
第五章不同类型的学习_第3页
3/26
第五章不同类型的学习第一节知识的掌握知识的传递是人类藉以交流和继承认识成果,取得间接经验的一种学习形式。在教学条件下,知识的传递由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协同活动构成。在协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在于传授或输送知识,学生的任务在于掌握或接受知识。教师、学生与知识是传递系统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教师与学生分别为传授与掌握的主体,知识则是在授与掌握的客体。所谓掌握,即占有传授的知识。知识的掌握即知识的占有。知识的占有意味着知识已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能用来分析与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定向。只有学生占有了知识,才达到了传递的目的,完成了传递的职能。在课堂的教学中,知识的掌握,不必重复前人创立这种知识时的全部过程。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所说:“真正的掌握知识,在原则上也就是由教学论、教学法、教师所创立的特殊的使其简单化的条件中的那种认识过程。”1虽然如此,知识的掌握过程并不简单,知识本身及其传递的特点决定丁这一过程的复杂性。一、什么是知识(一)知识的心理实质根据唯物反映论的观点,知识的实质是事物的属性或联系在人肭中的反映,也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所以,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知识虽与物质相联系,但本身不是物质。它反映物质,但属于精神范畴的由物质派生的第二性的东西。因此,知识传递并不像传递物质那样简单。它既不能够采取手对手交接方式传递,也不能采用脑对脑的直接灌注方式进行。“填鸭”式教学的错误,就在于把知识的传递过程简单化,从而曲解了传递过程的真相。虽然一直有人进行关于学习的生化机制研究,企图探寻—条直接传递现成知识的捷径,但这种努力至今未见实在成果,而且其前景很令人失望;至今为止,知识传递的唯一途径仍是间接传递。这一特点和事实决定了教学过程及关注教学过程的科学研究的价值。所谓“间接传递”,就是指知识传递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物(媒体)进行。这些媒介物总是只有一定的物质形式,从而使知识“物质化”,取得—定的物质形式,从而使知识成为可以传授与掌握的对象。当然,传递知识的媒体可以多种多样,而词以及语言(口头与书面的)则是在教学中最为重要且应用最广自然媒体。词与语言之所以能够成为传递知识的它要媒体,关键在于它们具有兼跨主观和客观的特性。语言一方面具有物质外壳,口头言语通过声波传递信息,其波长、波形和音量等物理形式不仅可以被测量,而且能被对方接受,“内化”、加工还原为观念;书面言语通过印刷符号表现,不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言即由词这种思想的符号、事物特征及联系的标志,依据一定的组织形式(语法)构成,使其能够用一种客观的,常人可以理解或度量的形式被掌握,蕴藏其中的知识内涵所以得以传播。另-—方面,语言(包括词)与人的思推有直接联系。语言不仅是人们藉以进行抽象思维的武器;也是人们藉以进行思想交流或知识传递的丁具。言语活动也是一种心理现象。它使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现实的映象进行思维的分析综合以及抽象概括,而且可以把人们对现实认识活动的成果记录、巩固下来,从而使思想的交流或知识的传递成为可能。当然,知识的掌握不是简单地对媒体的接收。也不是简单地通过记忆语言或词就能够完成。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的一系列认识活动才能实现。学校教育心理学对知识掌握的研究,就是要揭示这—传递过程的动态结构及规律,弄清这一传递过程的阶段、环节、联系、关1参见冯忠良:《智育心理学》,9-10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系、发生及转化的条件。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才可能为传递知识捉出科学依据,提高知识的教学的效率。关于这一过程的研究角度和出发点有许多。国内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者—-般主张从学校中教学的实际出发来研究知识掌握的动态结构:根据这一主张,可以把知识掌握过程分为理解、巩固与应用这样三个彼此关联而又有相对独立性的阶段。(二)知识的心理存在形式从知识的心理存在形式看,知识是以某种观念的形式而存在的。换句话说,知识存在于人脑之中,其具体心理表现形式可以是概念或命题的记忆或推理,也可以是感知和表象的再现。显然,知识或观念的不同心理形式反映了知识反映事物深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五章不同类型的学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