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搭配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2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题。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在设计本节课教学环节中,创设“小红一家游兰州”的具体生活情境,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种愉悦欢畅的氛围中展开学习。充分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探索的情景空间,以学生为主体,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中引发数学思维,比较有序搭配与无序搭配,从而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把“说”的时空交给学生,让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活动,在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要适时注意引导其进行有序表达和表达的流畅性、完整性。力求让学生在教师的培养下,不断提升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二年级已初步接触排列与组合知识基础上安排的。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学设计中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以落实《课标》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仅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很难做到有序搭配,表达的逻辑性、条理性都不是很好。所以教学中,要尽量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方法积极主动探究知识、获取知识。并广泛开展交流活动,以说促思,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掌握其中的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2.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意识;通过互相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意识;2.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教学重点:掌握搭配的过程,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教学难点:怎样搭配可以不重复、不遗漏。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衣服的学具图片、记录纸、作业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搭配(多媒体出示兰州的风景图片)兰州是个美丽的城市,是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打造了许多旅游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这不小红和爸爸妈妈也想来兰州玩。为了这次旅游,妈妈给小红精心准备了2件上衣:(出示学具)一件蓝色的牛仔和一件橙色的T恤,还准备了一条短裙、一条长裤和一条短裤。面对这些服装小红可以怎样穿呢?请同学们给她提些建议吧。学生口述,教师操作。小结:像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短裙或一条裤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裤子进行搭配。(板书:搭配。)(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所用。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简单生活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有话可说,继而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二、合作探究,体会有序思想1.合作探究。同桌合作,把所有的搭配情况都找出来,让小红自己挑。合作要求:同桌两人,一人拿学具进行搭配,另外一人把搭配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2.汇报过程。请同学汇报搭配过程,教师演示过程。小结:同学们都找到了六种不同的搭配方法。3.比较方法。通过刚才的仔细观察,你觉得你更喜欢哪一组同学搭配的方法呢?为什么?学生交流,体会有序的好处。小结: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4.理解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