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础创特色抓落实促发展的报告XX县区有基层党委13个,其中:乡镇党委9个,县属部门党委4个,基层党总支84个,党支部740个。2004年底,全县实有党员×××名,其中:预备党员×××名,占3.2%;妇女党员×××名,占19.8%;少数民族党员×××名,占12.8%。按年龄结构分,35岁以下党员×××名,36-45岁×××名,46-59岁×××名,60岁以上×××名。按学历结构分,研究生×××名,大学×××名,大专×××名,中专、高中×××名,初中及以下×××名。按照上级有关精神,县委以“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为契机,确立了“夯实基础,创新机制,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党建工作新思路,按照“工作思路抓创新、基础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特色,责任机制抓完善”的总体要求,力求达到“五好五带头”的目标,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一)抓基础,力求规范1、以选准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为重点,增强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通过村级组织换届,村级班子得到优化。从结构来看,大专以上文化×××人,占7%;高中、中专×××人,占29%;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占64%。平均年龄降低,56岁以上的有×××名,仅占8.5%。能人强人依法当选,有×××名致富能手选入“两委”班子。二是坚持用“三个代表”的标准选人,加大村组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制定了《关于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全县村级干部队伍及后备人才进行了摸底调查和统计,从科技专业户、致富能手、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复退转军人中挑选,并将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的优秀农村党团员和青年加大培养力度,早压担子,有意识地磨练和培养。三是妥善解决村干部的生活待遇问题,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充分调动起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工作活力。从2003年1月1日起,稳妥地解决好我县村干部的生活补助问题。对村改委连选连任的村干部工资第1页共8页补贴一次性割断,全部村干部实行岗位补贴制。通过调整,村民委员会党总支(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岗位补贴每月550元,副书记、副主任(兼文书)岗位补贴每月500元。社区居民委员会干部的岗位补贴,在市未出台补贴标准之前,按照总支(支部)书记、主任岗位补贴每月650元,副主任(兼文书)岗位补贴每月600元。为了增强村干部工作活力,县财政对领取财政岗位补贴的村(居)民委员会干部在编人数,每人每年核拨1200元的奖励津贴到乡(镇)。各乡(镇)党委、政府围绕党建工作、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务等工作目标,制定《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村干部管理办法》,年终按照完成目标任务情况进行考核兑现。2003年在职村干部岗位补贴与2003年前的月平均岗位补贴372.2元相比,正职月增资177.8元,增47.8%;副职月增资127.8元,增34.3%(不含每人每年1200元的奖励津贴)。2、强化阵地建设,以教育培训为重点,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全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始终坚持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摆在首位。一是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总体目标和思路,对全县村级活动阵地进行了统筹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典型带动,以点促面,重点培育了里山、芭蕉、五山村、大黑冲等四个村为示范点。在资金落实方面,采取四个一点,即村自筹一点,乡镇配套一点,帮扶部门支持一点,县上补助一点(组织部在党员活动室建设完成并经过验收给予2000元的补助),在2003年建成8个规范党员活动室的基础上,2004年新建成34个;二是制定实施了《XX县区2003年—2006年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规划》,目前,各乡镇结合十六大精神的贯彻学习和农业科技普及培训以及法律法规培训教育等工作,已经先后举办了培训班。县农广校按照《绿色证书》“四个一”目标任务,举办的村组干部中专班已经结业,31人取得了毕业证书。三是制定实施了“XX县区副科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讲党课XX县区委统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培训两项制度”。3、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员发展工作的质量。一是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指导,努力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第2页共8页和分布。二是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