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体育教学现状以兰州市西固柳泉地区为例柳泉中学:王怀君在兰州市西固区柳泉地区小学共有五所,学生在校人数约500人。中学一所,在校人数约150人。而占有中国人口80%的农村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更是关键。农村教育成功与否,决定我国教育改革的成败。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21世纪全面素质合格人才的重任。然而,农村体育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学生体育素质明显呈下降趋势。一、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农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在农村中小学,只要是中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家长说:“有上体育课的力气,不会到地里劳动吗?”。基于这一思想,体育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副课”,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教育部门对其重视也不够,经费投入几乎没有,器材多数都是不能使用的坏器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提高农村体育发展呢!二、体育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柳泉地区小学体育师资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好多又是体育教师又是其它课教师,大多只是兼职体育。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在贫困地区农村中学,一般没有专职体育教师,有少许是来自大中专体育专业的毕业生。随着体育教育的改革,教师自身没有及时“充电”,体育教学程式化、单一化、刻板化、根本就无法实施素质教育。大多数体育教师备课是形式,上课是“放羊式”。体育教师存在“三无”现象,即教学无大纲,授课无计划,上课无教案。这样的体育教育,上课的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在考试或教学时间紧张时,通常会把体育课当做学生辅导的主要时间,学生在小学根本就学不到任何体育知识和技能。三、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场地器材严重匮乏。柳泉地区中小学教育经费本来就少,例如柳泉中学每年最多只有500元的体育器材费用,投入到体育教学中的经费更少体育经费的不足使学校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给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留下严重事故隐患。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农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同时,体育教师的工作是一年四季在室外,风吹日晒,教师的服装,劳保没有保障。四、教材的内容不符合农村教学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完成与否,需要场地器材的保障。但是,农村体育设施的不完善以及资金的不足使得课本上的一些内容根本无法实施。例如:游泳、轮滑、等必须要场地器材的课,教师只能用讲解,或者直接换成其它内容教授。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我觉得迫切需要采取以下的措施:一、转变观念,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重新设定体育教学的目标,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教育教学观。把体育教学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与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精神为中心。同时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联系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现行的体育课程、教材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尽快制定符合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要求的中学体育教材与教学大纲。要改变当前农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农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农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育“副课”的关系,让农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二、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为中小学制定必须有专职专业体育教师来授课,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上级部门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优秀教师,有组织地挑选农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