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学法四、教具学具准备五、过程设计六、教学预设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1压强2液体的压强3大气压强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压强”的知识有了更丰富的了解,本节知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联系密切,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从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了解日常生活中与之有关的常见现象;2、初步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1、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了解日常生活中与之有关的常见现象;2、初步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1、经历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过程;2、尝试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1、经历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过程;2、尝试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增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体会科学技术的力量,关注科技的两面性,加强安全教育。增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体会科学技术的力量,关注科技的两面性,加强安全教育。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从教材的安排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上看,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因该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较广泛的应用,且较为抽象,所以教材中有关它的应用──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渡期。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现象比较感兴趣,喜欢动手,但欠缺对问题深入的思考及理性的研究。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从直观现象入手,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三、教法学法教法:这节课综合采用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比较归纳并辅以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创设情境,倡导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学法:把学生置身于大量的物理情景之中,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学习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产生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水槽、水、两只塑料小船、大号注射器(或矿泉水瓶)多媒体、水槽、水、两只塑料小船、大号注射器(或矿泉水瓶)两张16开的白纸、一张5cm宽,20cm长的白纸条、一枚一角的铝质硬币、一把学生尺、自制的机翼模型(白纸、剪刀、塑料交胶带,细线)。两张16开的白纸、一张5cm宽,20cm长的白纸条、一枚一角的铝质硬币、一把学生尺、自制的机翼模型(白纸、剪刀、塑料交胶带,细线)。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学具准备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创境激趣,设疑引题。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3、归纳升化,渗透方法。4、拓展延伸,迁移应用。5、反馈校正,引向生活。创境激趣设疑引题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一、探究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用双手将一张纸条靠在嘴唇下,另一端自然下垂,沿纸的上方水平吹气,手中的纸条会怎样?学生活动一请同学们手握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学生活动二边做边想1、吹气时看到什么现象?2、将实验重做几次,看每次的现象一样吗?3、分析这两个实验的现象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4、猜想其中的原因。在离桌边2-3cm处放一铝质的硬币,在硬币前10cm左右放一高约为2cm放一直尺或钢笔支起一个栏杆,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可能跳过栏杆,比比看谁能使硬币跳得最高,为什么硬币会跳起来?学生活动三结论一:在流动的气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二、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活动四请同学们把纸按照右图的尺寸折成一个机翼模型,用胶带固定好,MN是固定在机翼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