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伏尔塔瓦河》教学设计VIP免费

《伏尔塔瓦河》教学设计_第1页
1/3
《伏尔塔瓦河》教学设计_第2页
2/3
《伏尔塔瓦河》教学设计_第3页
3/3
《伏尔塔瓦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斯美塔那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2.感受《伏尔塔瓦河》不同段落的情绪及其表现的形象。3.背唱《伏尔塔瓦河》主题,了解音乐体裁——交响诗。4.听辨《伏尔塔瓦河》中主奏乐器的音色。教学重、难点1.感受《伏尔塔瓦河》不同段落的情绪,并听辨主要乐器音色。2.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和理解作品。教材分析《伏尔塔瓦河》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斯美塔那也是在失聪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伏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的标题性交响诗,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捷克民族的摇篮——伏尔塔瓦河。全曲以象征伏尔塔瓦河的音乐主题为基线,描绘了伏尔塔瓦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作曲家对祖国、人民深厚的爱。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1.导入师:同学们,我今天为你们带来了两个音乐片段,请大家听一听。教师播放视频《长江之歌》片段,请学生说出曲名;播放音频《蓝色多瑙河》,请学生说出曲名和曲作者。师:这两首作品所赞美的河流,都是作曲家祖国的母亲河。今天我们要欣赏的音乐也是以河流命名的,它描绘的是捷克人民的母亲河——伏尔塔瓦河。2.介绍斯美塔那和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师:《伏尔塔瓦河》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1824—1884)创作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的第二首,也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最为著名的作品。斯美塔那是捷克著名的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他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五岁参加弦乐四重奏演出,六岁举行钢琴独奏会,八岁开始作曲。他的音乐创作对捷克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874年,斯美塔那不幸双耳失聪,但他依然凭借惊人的毅力,写出了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交响套曲《我的祖国》由六首标题交响诗组成,内容取材于捷克的自然风景和历史遗址。作曲家把对祖国山河的挚爱化作一个个美妙深情的音符,凝结成了一部绚丽的爱国画卷。3.作品赏析(1)师:请大家欣赏音频《伏尔塔瓦河》。(2)活动:听音乐选乐器,总结每个片段力度和情绪有什么变化,体会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主题描绘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选取《伏尔塔瓦河》部分段落听赏)。两个源头作曲家在《伏尔塔瓦河》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伏尔塔瓦河有两个源头,是流过寒风呼啸的森林的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暖。两条溪水汇合成一道洪流,映着阳光闪耀着光芒……”。(第一源头用长笛轻飘飘奏出,第二源头用单簧管吹出,竖琴拨出晶莹的浪花,配器清淡、用波浪式音型)。伏尔塔瓦河主题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逐渐充满力量形成巨大洪流,这就是伏尔塔瓦河的主题──一支朴素的捷克民歌,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美。(双簧管和小提琴奏出宽广而流畅的主题)。月光下水仙女起舞夜幕降临(大管)。这段音乐描绘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水仙女的舞蹈,宁静而又神秘,表现出朦胧的月色中,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河中出现,悠扬歌唱的情景。小提琴在高声区加弱音器演奏,长笛奏出的旋律像水波和仙女的舞姿。色彩朦胧而神秘。圣约翰峡谷这段音乐是全曲戏剧性的高潮,伏尔塔瓦河经过险峻的峡谷时,与拦路巨石顽强地搏斗。由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器完成。4.拓展活动(1)师:刚才欣赏的几个段落里,哪一段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学生回答。(连线动画)(2)欣赏《伏尔塔瓦河》交响乐演奏视频,学生在教师的带领、启发下,有表情地模唱《伏尔塔瓦河》主题(用“呜”模唱)。(3)要求学生用柔和的(平静的伏尔塔瓦);渐强的(醒来的伏尔塔瓦);雄壮的(奋勇前进的伏尔塔瓦);渐弱的(奔向远方的伏尔塔瓦)四种方式来描述《伏尔塔瓦河》中音乐情绪的变化。(4)复听《伏尔塔瓦河》交响乐全曲,在主题出现时哼唱。5.课堂小结捷克民族的音乐之父——斯美塔那,通过交响诗《伏尔塔瓦河》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民族的挚爱。我们的祖国,也有宽广美丽的河流,也有赞美她们的优美旋律。请同学们回家后收集整理出来,下堂课讲给我们大家听一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伏尔塔瓦河》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