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其间涌现出无数著名的诗人,他们的篇篇佳作,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文学的银河中闪闪发光,耀眼夺目。李白便是其中的一位,他是继屈原之后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唐帝国由胜到衰的历史面貌,也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性格和理想追求,李白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他的艺术创造,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运用了多种手法,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形成了飘逸、豪放、雄壮的艺术风格,开拓了诗歌的艺术境界,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李白的诗作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最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其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李白诗中反映了盛唐时期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这种积极用世,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盛唐的时代精神。其二,李白诗中表现了强烈的反权贵意识,也有着否定单纯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其三,李白的诗抒发了对祖国山川异乎寻常的热爱。诗中即写出了诗人高尚的品行与人格,也写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高洁、光明的追求。李白的诗在艺术上,他继承了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优秀传统,运丰富的想像,大胆的夸张,自然清新的语言创作出许多色彩瑰丽、气势奔放的杰作,风格豪放飘逸,对后代诗歌产生深刻影响,李白将我国古代诗歌艺术推上了顶峰,对后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关键词:简述李白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简论李白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出生于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首府伏龙芝市北楚河南岸伊斯阔家附近,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约五岁移家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青年时期他在蜀中就学、漫游,受儒家道侠等多种思想影响,隐居行侠,吟诗作赋。天宝元年(742)因玄宗妹玉真公主荐应诏入长安,供奉翰林,受玄宗恩遇;因得罪宠臣、贵妃,被赐金遣返。安史乱中,入永王李幕。永王遇害,受牵连下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途中遇赦放还。晚年漫游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宣城(今属安徽)一带,六十一岁时又请缨杀敌,因病折回。次年病死于当途。李白是中国继屈原之后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大胆揭露政治黑暗,强烈抨击权贵,蔑视礼教,追求自由,同情人民的苦难,歌颂祖国河山,内容丰富。在艺术上,他继承了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优秀传统,运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自然清新的语言,创造出许多色彩瑰丽,气势奔放的杰作,风格豪放飘逸,对后代诗歌产生深刻影响。他现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李白是我国盛唐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最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他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充满信心,期望能“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他经常以管仲、张良、乐毅、诸葛亮、谢安、鲁仲连为榜样或以之自许。他也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也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这种积极用世、奋发向上的精神,正是盛唐的时代精神。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豪气横溢的诗句,千载之下读之,也不难领略其英风豪气。杜甫说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任华称他“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杂言寄李白》)。显然,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又希望保持独立的人格,不愿向权贵“摧眉折腰”。这大概正是古代“诗穷而后工”和“文章憎命达”的原因。保持独立人格是取得创作成功的基本前提之一,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又是保持独立人格所必须做到的,这是古代几乎所有伟大的作家都“穷”、都不“达”的缘故。从李白身上,人们自不难联想起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李白半仙、半侠的豪迈的诗人性格也只有借祖国壮丽山川才能更好地得到表现。李白一生对祖国山川充满热爱之情他笔下那“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就是在描绘江山雄伟壮关之中体现自己豪壮情怀的那“半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