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朗读和背诵全文。(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2.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名楼导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旬,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2.读懂文旬。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1)积累词语: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动词)谪、属、把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先忧后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理解句意:得无异乎?(反问句)吾谁与归?(变序句)l则有……”者矣。(长定语句)l其必日……乎。(表示揣测语气的陈述句)『(3)阅读思考:①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②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③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四、难句探究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分析:(1)这句的基本结构是时间修饰复句。正句部分又是并列复句。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译文:“沙鸥或者齐飞,或者群集,鱼儿有时浮出,有时潜入。”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译文:“有时弥漫的炊烟完全消散,皎洁的月色笼罩千里。浮动的月光,把微波变成跳跃的黄金,静谧的影子,如同沉浸的白玉。”如果是“沉影静璧”,译文或可也是对偶句。6.居庙堂之高l则忧其民。译文:“处在朝廷的高位,就关怀他的百姓。”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在天下人忧愁的前面忧愁,在天下人快乐的后面快乐。”微斯人,I吾谁与归?反复朗读课文,加深理解。二、总结性练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阴风怒号()薄暮冥冥()浩浩汤汤()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宠辱偕忘()嗟夫()属予作文以记之()2.下面译文中有几处译得不正确,找出来并加以改正。(古仁人)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退处民间又为君主担忧,真是进朝做官也担忧,退处民间也担忧。然而他们什么时候才乐呢?他们必定会说“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后”吧。三、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