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陈默教授讲座有感陈教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丰富夸张的表情及鲜活生动的案例,从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基本素质、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学生矛盾冲突的处理步骤等方面,对教师素质的提升和学生的成长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剖析与讲解。陈教授在讲座中明确提出教师是个任重道远的职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才能积极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好的教学成绩。对提升教师基本素养,陈教授提出以下几点:一是讲台前要有良好的状态;二是要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的觉察能力,做到善解人意;三是要掌握课堂教学技巧,包括说话技巧和倾听技巧;四是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生理特点、个性特征,还要了解学生的人格因素和心理因素;五是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业上不良的心理因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场讲座,陈教授以其饱满的激情,将丰富的心理学理论联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形象、生动,让我获益匪浅。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是权威。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幸福感最高的时期同伴游戏是小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是心理创伤自愈的一剂良药通过同伴游戏产生出勤奋感和自卑感小学生刚入学时教师的话中应该包括让学生感到爱和安全的话如:任何事都要可以跟老师说,老师们都支持他们,老师们都爱他们。妈妈陪读的形式,不应该监视孩子的每一个细节,发现一个错误立即就指出来并加以改正,这是错误的。不要在孩子做作业时打扰孩子。即使孩子边做边玩也很正常。做完之后再检查。要求孩子得百分一点没有错误是愚蠢的。孩子不是神仙,不是圣人。正确的批评区别于辱骂。主要包括的要点:点出错误,提出改进建议,跟检查督促。教研组的一个功能是鉴别孩子在学业方面困难原因,是原发性的还是后发性的。帮助家长做出孩子发展方向的抉择。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沟通目的是要家长配合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向家长告状,或把责任推给家长。沟通开始先要表达善意和期望,并表扬孩子的好的表现班会的操作方法和作用通过表演和故事来教育孩子。留守儿童的母亲必须每个星期与孩子通一次电话,告诉孩子想他爱他。陈默教授的观点应该是育儿的基本出发点,但如何掌握平衡掌握度,需要家长自己修炼。希望能给有缘看到本文的家长以启发。附陈默教授讲座总结。我们究竟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家长的基本期望:孩子长大后能过好日子。条件一、身体健康,没有慢性病哮喘是心理疾病,原因是家长或周围对其限制太多。二、心理健康,能适应环境要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三、物质生活达到社会平均水平家长在对孩子未来职业收入问题上要求不要太高。四、鉴赏艺术和自然美的能力这是作为‘人‘的享受五、助人的心告诉孩子,你来到这个世界是来帮助人的,不是来比赛的。我们现在的教育灌输给孩子的是竞争,幼儿园比小红花,小学比成绩,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是竞争感强的孩子而不是竞争力强的孩子。问孩子“你有帮助别人吗?”如果孩子伙伴的成绩不好,应鼓励孩子帮助伙伴,而不是阻止他们之间的交往。六、独处时不焦虑这样的孩子动力来源不是他人的评价,自身对自己有客观的认知,一个人也能自得其乐。一个可以独处的人,强大来自内心,而不是别人的认可。七、群处时能融入有的成人在群处时就会找对手,找假想敌。八、和同伴发展亲密关系的能力一生要有2到3个这样的朋友:当孩子们长大,也许两三年没有联络,但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孩子知道有人会支持。如果有这样的2到3个朋友,孩子的情感支持系统会完全不同。即孩子有后天亲人。九、和伴侣发展和谐关系的能力家长要做榜样。爱要说出来。每天对孩子说一百遍“我爱你”,孩子也不会厌。要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危机感的孩子心神不宁,影响学习。十、内心舒畅人一生幸福感最强的时光是小学。幼儿园时孩子考虑的、焦虑的问题多,比如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同;要是爸爸出差就好了,妈妈就是我一个人的等等。但小学阶段,孩子只有一个念头“玩。”11岁之前要让孩子“疯。”这阶段同伴的游戏最重要。常见疑问1、对待成绩:考的好无所谓;考的不好要安慰:下次一定考的好。2、粗心:一是注意力缺陷,需要做手眼协调等专业训练,家长处理不好;二是因为急、压力大、心乱,要让孩子放松平和。要跟孩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