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砀城一小袁晶教材分析:“面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把面积概念独立教学,目的是改变以往偏重面积计算及单位换算,不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现象。“面积”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材中所提供的大量“比一比”、“猜一猜”、“摆一摆”都将成为课堂中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面积”第一课时,39-41页。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面积的含义,学会比较面积的大小。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过程中提升发散思维能力,体会和应用数形结合和化归、分割、平移等数学思想方法,体验多种比较策略。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初稿:1.感受面。⑴摸课桌桌面。方法:用手掌认真地、慢慢地摸课桌面的全部。要求:在摸时,静静地感受它的大小。再看看黑板的表面,说说这两个面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随着学生的叙述用课件呈现:课桌面比黑板的表面小)⑵按同样的方法和要求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面,说一说谁的面比较大,谁的面比较小?2.描述面积。师:同学们找到了很多物体的面,这些面有的大,有的小,每一个面都有自己确定的大小。数学中,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称为它们的面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面积。(板书:认识面积)3.初步感受面积。师:课桌面的大小也就是课桌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那么,课桌面比黑板表面小也就可以说成:课桌面的面积比黑板面的面积小。(屏幕显示。同时让学生在小组内把这句话完整地说一说)师:你也能学着上面的样子说一说教室里谁的面积比谁的面积大吗?4.深化对面积的认识。1师:如果老师把刚才同学们找的一些常见物体的面画到屏幕上,也就变成了数学中的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五角星形,这些面的大小也就成了平面图形的大小。师:老师带来了几个平面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大小分别指的是哪里吗?师:(出示一个三角形)你能指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吗?(撕掉一部分)现在呢?小结:不管怎么变,找出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师:(出示一个不封闭的图形)你能指出它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吗?为什么师:谁来说说你认为什么叫做面积?(板书: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课后反思:简单、直白,没有学习起点,没有知识间的前后联系,虽然严格遵照概念教学“感知、理解、表象和记忆”四个步骤进行教学,但学生都是在接受老师布置下来的任务,缺少学生自己的思想,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灵性,也使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单调、孤立。同时课堂教学比较琐碎,在比较两个不同面的大小和比较两个不同面的面积大小环节思维有重复现象。第二次教学:1.故事导入,引出面有大小。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一天,动物学校举行大扫除,黑熊老师安排小白兔和小狐狸把教室和走廊的地面用拖把拖一遍。你猜,狐狸会选择哪块?为什么?2.判断面的大小。师:看来面有大有小。(板书:大小)问:拿数学书正封面和课桌桌面比,谁大?问:数学书正封面和作业本正封面比,又谁大呢?3.建立面积概念。师:看来每一个面都有它自己确定的大小。像教室地面、走廊地面、数学书的正封面、课桌桌面等我们都可以把他们称作是物体表面。(板书:物体表面)数学中,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完整这句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面积。(板书:什么是面积)师:如果老师把数学书的正面描下来,会得到什么图形?那魔方的一个面和心形巧克力的正面呢?这些都是我们认识的图形。它们有面积吗?它们的面积分别指的是哪部分?一起请用手势把它表示出来。(出示:不封闭的半圆)那它有面积吗?为什么?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有面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