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一步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2、理解比喻句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疑自探。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吴运铎小时候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12岁花一样的年龄,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可是却过早地品尝着生活的艰辛,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面对如此苦难的岁月,面对家里穷得揭不开锅,面对一家人挨饿,他心里像他决定今天让我们再次穿越时空的隧道,随着他的扁担一起经历那艰难而难忘的第一次。2、对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指导设疑:(1)文中的几个比喻句应该怎样理解?(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旧社会劳动人民苦难生活?二、指示引路,自读探究。自由读课文,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把对文中重点词句的体会感悟批注在旁边。三、研读感悟,合探解疑。1、目睹了作者第一次劳动,你一定有很多的的感触,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你此刻的感觉?(学生自主发言,教师尽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2、默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够感受到作者挑煤艰难的语句,好好品读,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的理解。(学生汇报,教师随机进行点拨,依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概括与提升。)(1)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才出来的小路滑稽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路长且难走)(2)“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换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人小担子重)(3)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资本家不顾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一不留神,脚底下被石头一绊,一个跟头栽倒在半山腰。我的胳膊和脚擦破好几道口子煤撒了一地。(出示插图,体会“我”跌倒山腰后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处境——受欺又受伤)(4)一进门,我一头倒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饥饿和疲劳把我压倒了。(饥饿且疲劳)3、教师小结:作者第一次参加的劳动是何等艰难的劳动啊!与你一般大的年龄,如果是你,面对艰难,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选择——有可能会选择放弃,也有可能会选择承担。)4、我们没有经历当时的社会,很难感受作者的处境,你们的选择我完全能理解,当我们面对艰难选择逃避的时候,作者又是如何面对这一切的呢?(1)从具体的语句中找出理由(出示语句更行深入剖析)“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向前走。”“第二天一早,我喝了碗野菜粥,又翻过高山去挑煤。”“我咬紧牙,两脚不停,一直把这担煤挑到车站。”(2)有激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3)思考:①你从这几个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不畏艰难)②作者挑起的难道仅仅是一担煤吗?(不)③那他挑起的是什么?(他挑着的是家庭的重担和责任!)5、将你的感受用一句话或一段话表达出来。6、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你能找出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吗?(相继出现课件,老师引导理解。)a、“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①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②这两种说法到底哪种好?为什么?(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③有感情地朗读。b、“工人进出连腰都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①谁能变换一种说法?(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趴在地上爬进去挖煤,又趴在地上把煤挖出来。)②比较体会,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用打比方的说法能突出挖煤工人劳动条件太差,干活太累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待。)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c、“得了吧!你也挑得动?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①试着变换说法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你这么瘦,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②比较体会(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当时身体瘦小,无法承担挑煤的重担,但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③有感情地朗读d、“肩上的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