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一、说教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父母的不同的评价,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课文一些语句含义深刻,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对本课的教学,以读为本,尽量做到通过朗读传情达意;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所以在反复朗读课文之后,注重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根据文章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定下了本课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巴迪的父母的不同评价对孩子所起的作用。3、体会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教学难点: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对孩子的爱。二、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构建“导—读—悟—练—拓”的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引导学生用“明确目标要求----重点部分精读细品多思----讨论之中悟情明理----综合实践锻炼能力”的方法来学习本课。通过阅读、感悟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重视组织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三、说教学过程抓住关键词“精彩”和“糟糕”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了解文章由作者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这两部分内容构成的。紧接着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完成初读课文的任务。课文的后半部分,有不少含义较深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有难以理解的地方或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大家讨论。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一方面是因为父亲比较理性,要求比较严格,他考虑到的更多的是事情的本身质量;另一个方面是因为父亲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评价,认为儿子得到的鼓励已经太多了,才说“糟糕透了”的。母亲的评价是为了鼓励“我”,父亲的评价是为了提醒“我”、警示“我”。成年后的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因为他既拥有慈祥的母亲,激励他前进;又拥有严格的父亲,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在交流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一词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到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让学生在读、悟、问、议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它们就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