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走创新之路第2节搭起创新的桥梁一、让创新思维闪光•1、善于观察,见微知著。•2、开发自己的想象力•3、培养求异思维善于观察,用你的心灵之眼去发现•(2004-12-1006:50:54)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记者宋效忠)监利县小学生聂利去年曾挑战权威论断,通过反复试验提出:“蜜蜂有自己的发音器官。”这一消息传开后,引起广泛关注。蜜蜂究竟靠什么发声?昨日仍有读者致电询问此事。当天记者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蜜蜂确实靠翅膀振动发声。•该校昆虫研究所所长雷朝亮教授介绍,去年冬天,省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由于当时蜜蜂正在冬眠,无法验证蜜蜂是否有其他发音器官。今年夏天,他委派研究生对活体蜜蜂进行实验后得出结论:蜜蜂没有发声器官。把蜜蜂翅膀剪去后,蜜蜂为何仍会发出声音?他解释,虽然肉眼看不到,但蜜蜂翅膀根部仍在高速振动。•去年8月,在兰州市举行的第1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聂利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优秀科技项目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她的探索精神受到了教育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称赞。•人民网武汉2003年11月18日电近日,湖北监利县科技副县长来到黄歇口镇中心小学,看望一位名叫聂利的六年级小学生,并向她请教一个问题:蜜蜂到底靠什么发出嗡嗡声?“蜜蜂有自己的发音器官,它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聂利说。8月中旬,在兰州市举行的第1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12岁的聂利撰写的科学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大赛优秀科技项目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这个结论,是聂利对蜜蜂进行了一年多的观察和试验后得出的。•2001年秋,聂利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都是哑巴,它们没有发音器官,但却有会叫的翅膀,这些昆虫在飞行时不断高速煽动翅膀,使空气振动,这样就产生了嗡嗡的声音。后来,聂利在《十万个为什么》中也看到,蜜蜂的嗡嗡声来自翅膀的振动,每秒达200次,如果翅膀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她向老师求证,老师的观点也同书上一样。•去年春天,聂利到一个养蜂场去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有煽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于是她对教材、科普读物和老师的讲解产生了质疑,并开始了对蜜蜂的试验和研究。她先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出声音。她剪去蜜蜂的双翅,也能听到蜜蜂的叫声。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每次用去48只蜜蜂,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为了探究蜜蜂的发音器官,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她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双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声音。这项试验她反复做了10次,结果都一样。她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认为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据悉,聂利的论文已被大赛组委会收进获奖作品集,中国教育协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也全文发表了聂利的论文。见:http://www.people.com.cn/GB/keji/1058/2196033.html善于观察的聂利同学•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雷朝亮等昆虫学家,通过解剖实验,否定了聂利的结论。•但雷教授认为,聂利的实验引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蜜蜂到底有没有发音器官?!雷教授对聂利的探索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希望聂利将来上华中农业大学昆虫系,他愿意好好地培养她。专家在实验验证聂利的发现是失败吗?•我们只是从课本上知道蜜蜂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王国秀教授•我们对蜜蜂没有做过这样的实验和研究。•——湖北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大学动物标本馆唐兆子馆长•不少孩子的思维受惯性影响,顺着成人模式来想事情,很少从相反方向考虑。聂利大胆怀疑、认真求证,挑战权威和书本,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本身就是个了不起的事情。•——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我胆子很小,见毛毛虫都害怕,而聂利却敢用蜜蜂做实验,真了不起!•——河北沧州市十三化建子弟小学宋仁博•我觉得聂利很自信也很勇敢,她敢于挑战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