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上期小学1—6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指导思想1.坚持以课标为依据,教材为线索,针对各年级复习的范围及要求,对照检查,查漏补缺,强化训练,圆满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2.坚持“书上写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出题就考什么”的原则,不出偏题,怪题及思考题。3.坚持“7:2:1”比例,促进“四重”,即:重基础知识的掌握,重基本能力的训练,重空间观念的建立,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二、各年级复习纲要一年级复习纲要一、复习范围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复习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三、复习要求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6.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四、具体要求说明1.考试时间:60分钟,卷面部分:100分,老师念题。2.题型结构与分值权重:①我会填!(每空1分,38%),②我会算!(每小题1分,20%),③看图列式计算(20%),④我会用数学!(22%)。3.我会填:会数、写20以内的数(直观图、小棒图、计数器);会按顺序写20以内的数(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知道20以内的组成和分解(1个十、几个一组成的数)及相邻数;知道“凑十法”的计算过程;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含算式);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会从左边数或右边数,确定物体的位置;认识图形(立体图形:球、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知道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会用两种形式(文字、电子)表示钟面时刻(整时、刚过整时、快要到整时)。4.我会算:20以内的加减法(含一步、两步)①一位数加减一位数。②两位数(十几)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③十几减十等。5.看图列式计算:看图会写2个加法和相应的2个减法算式,会列一步加、减算式,会列加减两步算式。6.我会用数学: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①知道什么情况用加或减;(看图填已知数,列式计算后,填结果数)(同样多)②看图,根据告诉的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二年级复习提纲一、复习范围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初步认识角,表内乘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几时几分。限考:数学广角(只学不考)二、复习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三、复习要求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辨认锐、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四、具体要求说明1.考试时间:6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2.题型结构和分值权重:①我会填(32%),②我会判断(4%),③我会计算(32%),④我会画(8%),⑤我会解决问题(24%)。3.我会填:明确几个几,会写出相应的加法和乘法算式,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乘法算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把口诀补充完整,会根据口诀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在括号里填厘米或米,知道1米=100厘米;知道角的组成;会正确的表示时间(文字、电子计时,5分、10分),知道1时=60分;会比较数与式的大小;会求比多(少)的文字式题,如:比35多10的数是45,题中35、10、45三个数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