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颍东区枣庄镇李寨小学李慧2013年11月8日《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李寨小学李慧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教学准备:自制演示文稿教学过程:课前预热;出示《望天门山》的草书作品,初步感知体会。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说一说你知道的名山师引入: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公开课教学设计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他就是——李白。他去过一座山,山名就在刚才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师板书:天门山)释题:“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5、指名读,指导,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三、绘画想象,感悟诗境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分组互说,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形象的画面。。2、鼓励学生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练读后,选派代表展示。3、画诗: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师引导:天门应该是什么样的?想象着奔腾东去的楚江水,又是谁有如此能耐让汹涌不可挡的楚江“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两岸的青山相对着,怎么会有出来的感觉呢?在我们联系这两句来探讨探讨诗人李白是在哪儿望天门山?展示画作,评价。4、再读,读出山的气势,水的澎湃四、入情入境,深悟诗1、(播放视频,师配景朗诵2、感受诗人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师引导: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小船慢慢地驶过来了。让我们和诗人一道坐上这只小船,望见这样的山——“天门中断楚江开”。(齐读)望见这样的水——“碧水东流至此回”。(齐读)小船顺流而下,从两山之间穿过,只见——“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穿过狭窄的河道,看见的又是——“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再拐过一道弯,看见的还是——“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这是因为——“孤帆一片日边来”!(齐读)3、配乐背诗。五、总结方法,赏析拓展诗可以是一幅美妙的画,也可以是一行行灵动的字,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还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天门山》和一篇文章《天门山铭》。一个地方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写诗的生涯里是不多见的,可见天门山在他的感情生活里的地位。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留在心底吧!齐背《天门山》。)板书设计山险水涌望天门山爱国帆来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