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新理念——现代教育观点之我见宿州市第十一小学陈淼摘要:信息技术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巨大的挑战。现代教学冲击着传统教学,现代化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信息素养,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更新教学模式,扩展教学空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如何促进教学现代化的发展,培养出思维活跃,具有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信息时代下,教师观念、教师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模式等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信息素养如果说,21世纪以前的教育是在帮助人们发现这个世界,去谋求生存与发展。那么,21世纪以后的教育是要人们认识世界并且改造这个世界。未来学家阿依有这样一句名言:“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往未来的路不是找到的,而是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走出这条道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意在告诉我们,未来不是靠幻想,而是靠人类去创造,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创造未来。一、转变教师观念,培养高素质人才。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老师”。21世纪的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素质教育大力推行,信息环境对人才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传统的知识型人才向素质型创造型人才转轨。信息时代中的教师已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在不同的场合或情况下,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老师也不是什么知识都知道,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是对的,这就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必须真正理解信息时代对现代人的需求,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在教育和教育管理上:1、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伦理的能力;2、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有效结合起来,打破“闭关”的教育模式。3、要进行创新性学习,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能1力,而不是惧怕风险,因循守旧。把自己努力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真正抓住时代的机遇,推动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二、改变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严重束缚了孩子的发展。课堂上教师注重学生听、记,学生的学习模式:听背练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将书本知识准确的灌输给学生,学生能在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出来,老师和学生都完成彼此任务。所以,课堂上教师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这种教学让学生学习方法呆板、机械,很难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模式必须改革。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多样化的学习方式。21世纪是以信息为导航,信息时代改变传统的“模拟式”,以“数字式”的形式改变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知识不仅从传统的认知领域中接收,还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网络教学、媒体教学来扩大学生的知识来源,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速度,丰富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如教《草原》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一段CD片段,放出辽阔草原的动态画面:(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雄鹰在翱翔,一望无际的碧绿草地,牛群、羊群在游动,牧人骑着马轻轻地挥舞着鞭子,明净的小河,潺潺的流水、悠扬的笛声,旋律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看完画面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大草原的美丽辽阔。接着再让学生读第一段课文,说说初入草原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学生亲眼看到了草原景色的美丽,悠扬的笛声回荡在耳边,再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轻而易举。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比过去的直接让学生读课文,说说初入草原看到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更形象、更生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由重知识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敢说、敢想、2敢做,把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求知、学会创造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