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陕西省商丹高新学校赵妮【学习目标】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五自然段。2.我通过重点句子的品读,知道了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品读“母子对话”、“欣赏美景”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美好品质。2.难点:指导学生品读“欣赏美景”片段,体会王冕的勤奋好学。【教学方法】谈话法、朗读法、竞赛法、讨论法。【学法指导】圈点批准【教学准备】课件【导学设计】复习引入→细读文本,感悟勤孝→拓展延伸→出示目标,课堂检测→布置作业【导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课文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笔下的少年王冕。(板书课题)2.课文约980个字,写了王冕前后相距12年的生活经历,作者是怎样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的?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平均每年的经历用80个字来写。通过昨天的学习,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王冕的哪几件事?*.相机板书:(1)7岁早年丧父(2-4)10岁家贫放牛(5-6)14岁观荷学画(7)17-18岁离开秦家二、细读文本,感悟勤孝1、从这几件事,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冕呢?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好学2、师:同学们,王冕的孝敬、勤奋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请你们快速默读课文2-4小节,边读边划,从课文的哪些文字可以感受到王冕的这种秉性呢?学生开始圈画。过渡:我想通过刚才的默读,圈化,你对孝顺、勤奋的王冕又进一步加深了印象下面跟着老师,一起来交流。3、出示: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1)先看这段话,是母子之间的对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指名学生朗读这句话。你找到这句话了吗?有谁也和他找的一样?你也来读读。(2)有个词语说的好: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是心灵的诠释。我们先来看看母亲说的话,你觉得母亲说话的时候是心里是怎样的?用词语来形容,就是——(指名学生回答:无奈难过流着……)(3)引导学生说一说,母亲这么伤心无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呢?(引导学生抓住“不是”“实在”“只好”。)评价语:作为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读书成才,如果王冕的母亲有一点办法的话,一定会尽百分百的努力的。(4)那母亲为什么不让他继续上学了呢?(引导抓住“年成不好”“这点钱”体会。)(5)教师引读:在王冕十岁的时候,由于家里实在是太穷了,母亲只好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去放牛。”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师过渡:无奈的母亲,伤心的话语,处处打动着我们的心。面对这样无奈的母亲王冕又是怎么说的呢?(6)指名学生读一读王冕的话。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设疑:王冕说他在学堂“闷得慌”,这是真话还是假话?交流“闷得慌”之假话。①“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说明他爱读书。交流“闷得慌”之真话。②请同学们再看看王冕说的话,想一想王冕是不是可能说的真话?(提醒大家,王冕说去给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他快活的原因是什么?)(因为这几年,“眼看”着年成不好的不仅仅是母亲,王冕也一样,“眼看”着母亲受苦受累,作为一个如此懂事孝顺的孩子,忍心让母亲一个人挣钱养家,而自己却安心地在学堂里读书吗?)(7)引读:王冕不忍心母亲独自承受生活的艰辛,宁愿放弃读书,到隔壁人家去放牛贴补家用,还安慰母亲说——“娘,我在学堂……去读呢。”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8)这段对话写的生动感人,现在女生做母亲,男生做王冕,分角色朗读好这段话。4、出示: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