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庙一中徐志姣今天我说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2011年6月第一版教材中第十一章《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中的第二节内容,课题是《11.2.2三角形的外角》.下面我从理解教材、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做简单阐述.一、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及本节课的地位:本节学习内容是在上一节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基础上的数学建模,它对研究多边形的有关性质起着铺垫作用。探索三角形外角性质及外角和,让学生初步体验:得到一个数学结论,可以采用尝试实验和数学推理的方法.2.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探索、发现、归纳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应用,以突出本节重点.3.教学难点:学生探索出的外角性质的说理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我通过分层设计,降低难度突破难点.二、教学目标分析:针对七年级学生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及学生实际,我为这节课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会运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或推理.过程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情感态度:在学习中,体验主动尝试探究的成功与快乐.三、教学方法:1.本节课我采用“问题——尝试——探究——发现”的尝试教学模式,我们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容器”,尽可能把知识往里塞;也不能把学生训练成一个只会解题的“机器”。而应该让他们投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在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展现思路和方法,学会学习;通过尝试过程中的“成功感”来完善自我。2.在学法指导上,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面对实际问题时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四、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二)出示尝试练习(三)学习外角概念(四)学生自主探索外角与相邻内角、不相邻内角的关系(五)应用性质,总结出三角形的外角和(六)达标测试(七)师生小结(八)布置作业学习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会运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或推理;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3.在学习中,体验主动尝试探究的成功与快乐。1.在ABC中,(1)∠C=90°,∠A=30°,则∠B=;(2)∠A=50°,∠B=C∠,则∠B=.尝试练习:2.说出下列图形中∠1和∠2的度数:1280°60°2140°3.一块平地上,有一个密闭的三角形房间(内部不能到达),你有办法得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吗?设计目的:创设问题情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赋予数学一种生活气息,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同时也是对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一种培养。也为后面探索外角、内角关系作了一个铺垫。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P74内容,说出什么是三角形的外角?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的关键是什么?设计目的:学生通过看书、解决尝试练习中的难题,体验自我尝试的成功感画一个△ABC,你能画出它的所有外角吗?请动手试一试.同时,想一想△ABC的外角一共有几个?归纳:每一个三角形共有6个外角.画图并思考:ABC123456设计目的:大胆让学生做一做,试一试,培养学生应用性技能和创新精神,小组交流可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CABD内外角是相对而言的.外角相邻内角不相邻内角∠CBD是△ABC的外角.是△CBD的内角.(二)外角与内角有什么关系?1、相邻:发现:.互为邻补角与ACBACD即:∠ACD(外角)+ACB(∠相邻内角)=180°ABCD2、不相邻:如上图,△ABC中,∠A=70°,∠B=60°.ACD∠是△ABC的一个外角.你能由∠A,∠B求出∠ACD吗?∠ACD与∠A,∠B有什么关系?任意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是否都有这种关系?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图形的局限性,学生可能会得出一个不具一般性的结论∠ACD>ACB∠,不要担心,这样能产生思维碰撞是最好的,不要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的教案上牵,不要为完成教案而教学。同伴互助,小组展示,对比争论,形成结论。∠ACD=∠A+∠B通过上题的计算,我们发现了∠ACD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间的数量关系,请你试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想一想: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