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佛学区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远程培训实施方案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精神和省教育厅的部署,我学区决定于2014年1月10日开始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远程培训工作。结合省教育厅要求和本学区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方案如下:一、目标任务:依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采取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新模式,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到2015年底完成全学区所有(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常态化应用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推动每个教师在空间应用、资源应用、教学改革、网络协作教研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二、成立领导小组组长:宋德邦副组长:李文杨德龙管理人员:王中宁成员:张胜禄王万银张秉喜沈渭忠王定玉王彩玲卢有祥张勇泰三、参加培训人员全学区中小学(含幼儿园)在职教师120人,临近退休(57周岁以上)教师学区统一上报申请免培训,在未批准前必须按时参加培训。四、培训安排1、按照省教育厅“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学科教师远程培训的通知组织全员教师及时进行培训。2、培训采取学段分开,按科编坊,设语文、数学、英语、音体美及幼教四科目共计四个坊,分阶段进行培训。3、首次培训于2014年1月份8日开始,涉及小学语文(30人)、数学(26人)、英语(6人)、音体美科学及幼教(10人),4类学科,共计72人。4、培训方式:网络平台远程培训5、课程内容:课程由7个模块构成,共计80学时,网上研修环节50学时,实践操作30学时。具体设置如下:模块一:训前导引与学习准备2学时模块一: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4学时模块一:教学资源与应用策略6学时模块一:教学环境及有效搭建4学时模块一: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24学时模块一:能力提升与专业发展6学时模块一:行动设计与成果展示2学时实践环节:课堂应用30学时五、培训考核学员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远程培训后,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教师远程培训网上研修部分结业工作,教师参加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得省级培训合格证书。六、工作要求1、各校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远程培训工作,成立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负责远程培训领导工作;设立办公室,指派专人负责,制定长远规划,落实考评办法,加强过程监督,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远程培训工作。2、各校要认真进行本地教师基本情况调研和统计工作,将本校在职学科教师名单务必于1月4日前上报到学区,统一上报教育局。3、为确保教师远程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对学员和网络培训的管理水平,希望各地各校按照分配名额认真组织好责任心强、具有教学实践经验的学科教师参加培训班,有效推进培训工作。4、根据省教育厅文件精神,各校要选拔一名教学管理人员负责校级管理人员工作职责,选择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作为实践与技术指导。管理人员要按照省教育厅工作要求,负责管理好参训教师的学习进度、参训情况、实践考核,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有关人员和上级管理机构。七、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负责本校提升工程的组织管理。制定管理办法,落实相关政策。整合培训力量,加强培训指导,做好全员培训。2、纳入考核体系。教育部要求,各地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3、落实经费保障。各校要安排专项经费,寒假期间要保证网络畅通,支持管理平台建设、专项培训、资源开发和能力测评等工作。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4、试行学分制管理。教育部要求,各地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