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虽有佳肴》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相关文学常识。2、用文言文翻译“五字法”翻译全文。3、了解文章所说的“教学相长”的道理,并从中获得启示。学习重难点:翻译全文,了解文章所说的“教学相长”的道理,并从中获得启示。课时安排:2课时一、自主预习:1、给划线的字注音。弗()食自强()教()学相长学()学()半2、作家作品:《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记》一书的编定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成为十人必读之书。《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二、整体感知:1、结合课下注释解释词语:(l)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3)弗学,不知其善也()(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5)教然后知困()(6)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7)知困,然后能自强也()(8)故曰()(9)教学相长()(10)学学半()2、一词多义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学然后知不足(这样以后)3、通假字《兑命》曰()4、古今异义(l)然后:古义:今义:(2)困:古义今义:(3)强:古义:今义:(4)旨:古义:今义:5、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同桌合作翻译课文。三、合作探究:1、开头为什么从“虽有佳肴”写起?2、这篇短文给我们讲述了怎样的道理?3、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四、拓展延伸:现在班级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老师让你担任小组长,有一次你安排组内的另一个成绩好的同学给其他同学讲题,他不愿意,你该怎么用本课所学到的道理来劝说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