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验泰山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于克波24/12/282尿液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1.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判断•2.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糖尿病、急性胰腺炎,黄疸、乳糜尿、尿崩症、多发性骨髓瘤、溶血、重金属中毒。•3.用药的监护用药前和用药过程中观察尿液的变化,有利于用药监护。24/12/283一、尿液一般检查•(一)尿标本的收集与保存•(二)一般性状检查•(三)化学检验•(四)显微镜检查24/12/284(一)尿标本的收集与保存(1)清晨随意尿:清晨首次尿能反映肾浓缩功能(比重),也可检测细胞及管型。最好半小时内及时送检。(2)餐后随意尿:餐后2小时留尿。对糖尿、蛋白尿检查较敏感。(3)24小时尿:用于肌酐、尿糖、尿蛋白、尿酸、尿17-羟皮质类同醇、尿17-酮皮质类固醇、电解质等定量检查以及记录24小时尿量。24/12/285(一)尿标本的收集与保存•留尿方法:早晨排空膀胱后尿液全部留下至次日同一时间,记录尿量,取50ml送检。•防腐剂:①37%~40%甲醛溶液(0.5ml/l00ml尿),有利于固定细胞、管型,抑制微生物,但影响蛋白检测;②甲苯(0.5~1ml/l00ml尿),适宜化学成分的检测,防止微生物生长;③盐酸(10ml/24小时尿)用于尿17-羟、尿17-酮、儿茶酚胺等测定。•(4)清洁中段尿:清洗外阴及消毒尿道口,用于尿细菌培养(必要时尿沉渣)等检验。24/12/286(二)一般性状检查•1.尿量•原理在尿形成过程中,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起重要作用。•肾小球滤过率取决于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及面积、肾小球囊内压力、血浆胶体渗透压等因素。•尿液浓缩主要取决于肾小管功能的完整性,特别是ADH对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的作用、肾小管中液体的溶质浓度、肾小管阻塞等。24/12/2871.尿量•[参考值]•正常人尿量为1000~2000ml/24h,平均1500ml。•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称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l00ml称为无尿;•24小时尿量多于2500ml/24h,称多尿。24/12/2881.尿量临床意义(1)少尿或无尿:•①肾前性: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②肾性:肾小球疾病及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皮质或髓质坏死、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衰竭终末期等;•③肾后性:各种原因所致的尿路梗阻;•④假性少尿:膀胱尿潴留。24/12/2891.尿量(2)多尿:•暂时性多尿:饮水过多、应用利尿剂、输注液体过多、用某些药物如咖啡因等;•病理性多尿:•①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溶质性利尿。尿崩症,ADH分泌减少,或对ADH敏感性低,水重吸收明显降低。尿比重低(<1.010)。•②肾脏疾病:慢性肾盂肾炎、CRF早期、ARF多尿期等。•③精神性多尿:常伴尿频。24/12/28102.颜色•新鲜正常尿多无色澄清至淡黄色或琥珀色。尿颜色受尿色素、尿胆素、尿胆原及尿卟啉等的影响。也受食物、药物和尿量的影响。•新鲜尿发生混浊,可为:•①尿酸盐沉淀:酸性尿冷却后,可有尿酸盐结晶,淡红色,加热或加碱可溶解。•②磷酸盐和碳酸盐沉淀:碱性或中性尿中,可有磷酸盐、碳酸盐结晶,呈淡灰白色,加酸可溶解,碳酸盐遇酸后可产生气泡。24/12/28112.颜色(1)血尿:尿内含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血尿。•肉眼血尿: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或呈红色,有血凝块。•显微镜下血尿:肉眼无变化,离心沉淀后,红细胞平均>3个/HP。•见于泌尿系结石、肿瘤、外伤、重症肾小球疾病、肾盂肾炎、膀胱炎、肾结核、多囊肾等,出血性疾病。24/12/28122.颜色(2)血红蛋白尿:•血管内溶血时,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中形成血红蛋白血症。当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大量存在,当超过肾阈值(约1.3/L)时,可经肾小球滤过,若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即形成血红蛋白尿。•呈浓茶色或酱油色,隐血试验阳性。•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蚕豆病、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等溶血性疾病。24/12/28132.颜色•(3)脓尿:尿内含有大量的脓细胞或细菌等炎性渗出物,新鲜尿液可混浊。菌尿呈云雾状,静置后不下沉;脓尿放置可有白色云絮状沉淀。加热或加酸混浊不消失。见于泌尿系统感染。•(4)乳糜尿:乳糜液逆流进入尿中。外观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尿乳糜试验可阳性。如含有较多的血液则称为乳糜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