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师寄语:伟大的转折民族的复兴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起因及结果。2、指导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内容、意义、地位3、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重点、难点1、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①党中央提出“”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②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这是一场。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年底,地点:内容①思想上:②政治上:③组织上: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4、1980年,为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5、1979年,(机构)颁布了,年,颁布了第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此后,又通过了、、等一系列的法律,基本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二、合作探究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2、这次讨论的性质是什么?有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什么关系?3、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战略决策?形成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的相同点?三、达标训练1、假如你是一名记者,采访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采访报道中不应出现以下哪个观点()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B以阶级斗争为纲C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字的含义是()①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到城市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④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⑤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④⑤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C提出了与时俱进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4、1982年颁布的第四部宪法及此后颁布和实施的法律反映了()①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②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③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民的共识④我国逐步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意义?第9课改革开放【教师寄语】: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学习目标】:1.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问题。3.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重、难点】: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政策。对内改革先从开始。2、农村改革的目的是调动农民的,促进;主要形式是,率先改革的地点是;作用:农民的大大提高,得到发展,开始富裕起来。3、城市改革的重点是的改革;党的提出建立体制,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制、制,向建立迈进。4、对外开放成就:1)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一夜城”。)2)开放广州、等14个;3)设立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和。5、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了———这样一个、、的对外开放格局。6、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吸引,引进,进行。二、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对内改革,是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建立各种责任制。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国外资金及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请回答:(1)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那次会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