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塘厦医院输血前评估及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检验科付昕2012-07-05一、输血前评估目的输血前评估就是医生对患者输血治疗的利弊进行权衡。输血前评估要不要输血?什么时候?输什么成分血?输多少血?世界卫生组织对合理用血的定义:输注安全的血液制品,仅用于治疗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或引起患者处于严重情况却无有效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疾病。原则:该输的血及时输,无适应证的血绝对不输,可输可不输的血尽量不输。输血前评估评估输血的必要性需要综合分析诸多因素和临床特征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值最客观,但不是决定输血的最好指标。贫血原因(急性失血、慢性贫血或溶血)、患者心肺功能和组织供氧情况、患者对贫血的耐受力等因素对判断是否输血更有价值。输血前评估在决定输血前,临床医师应问自己下列10个问题:1.输血的目的是什么?2.能否减少出血或解除病因以降低患者的输血需求?3.是否应先给予其他治疗?4.该患者是否具有输血的临床指征或者实验室指征?5.输血传播艾滋病、肝炎、梅毒等疾病的风险如何?6.给该患者输血是否利大于弊?输血前评估在决定输血前,临床医师应问自己下列10个问题:7.当无法及时获得血液时,有何其他治疗措施?8.是否具有经验丰富的医师负责监护输血患者,并能在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迅速处理?9.是否已将输血决定及理由写入病程记录和输血申请单?10.如果患者是自己的亲人,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接受输血?输血前评估1.输血目的?输血目的通常只有两个:1)增加血液的携氧能力2)纠正凝血功能异常除了这两个目的之外的用血,均视为不合理用血。输血前评估2.能否减少出血或解除病因以降低患者的输血需求?输血只是对症治疗措施,即仅仅是治标的手段,关键是找出病因并及时解除才是治疗的根本,病因治疗比输血更重要。输血前评估急性失血患者,补液扩容前不应输注红细胞,而要选择无细胞的复苏液:晶体及胶体液。输注血浆也要谨慎,已有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人造胶体溶液作为容量扩张剂,比血浆更为安全经济,而且没有引发感染和免疫并发症的危险。3.是否应先给予其他治疗?输血前评估4.是否具有输血的临床指征或者实验室指征?临床指征:临床表现是决定患者输血与否最重要的因素。实验室指征:输红细胞参考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积(Hct)。输血小板注意血小板计数。输血浆、冷沉淀检测凝血功能:PT、APTT和Fib。输血前评估5.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如何?由于“窗口期”的存在和检测项目局限等原因,临床输血传播艾滋病、肝炎、梅毒等疾病的风险尽管很低,但不存在“零风险”,所以输血知情同意是不可或缺的。有调查:北京地区献血者中丙肝病毒感染者占20.61%、秦皇岛26%、河北23.6%、武汉17.88%。据报导,我国输血后肝炎发生率为10%-20%,个别地区及医院更高达60%-70%。输血前评估6.给该患者输血是否利大于弊?对患者而言输血是要冒风险的,医生须对输血治疗的利弊进行权衡评价,坚持趋利避害的原则,即只有当输血对患者利大于弊时才能选择进行输血。只要可能,要使用药物替代输血治疗,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输血。输血前评估7.当无法及时获得血液时,有何其他治疗措施?输血的目的只有2个:增加血液的携氧能力和纠正凝血功能异常。在特定的情况下,输血治疗的确是无可替代的,当无法及时获得血液时,应在综合救治的同时大力开展血液保护,尽量做到少出血或进行自体血回收,争取救治的时间。输血前评估急性失血血容量急剧降低影响机体氧运送急性贫血但急性等容贫血时,机体的代偿能力可充分发挥,使氧供增加。因此,急性失血导致血容量不足时,应首先补充足够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尽快纠正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即“容量第一”观念。输血前评估8.是否具有经验丰富的医师负责监护输血患者,并能在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迅速处理?输血是一种特殊的救治措施,合理输血能够救命,不合理输血反增添患者不必要的风险。因此,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师结合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输血评估,并负责患者输血的监护,以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迅速处理。输血前评估常见输血反应:溶血性输血反应出血倾向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心功能不全细菌污染性输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