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两则》毛泽东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新闻的一般知识,重点掌握消息的结构和基本特点。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这则新闻的结构层次把握住新闻的结构和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重、难点:通过分析这则新闻,把握新闻的结构和特点。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力。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sháo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1、新闻:、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22、新闻六要素:、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33、新闻结构五部分:、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11)标题:)标题:常利用多行形式。分为:常利用多行形式。分为:主标、引标、副标主标、引标、副标三种。三种。((22)导语:)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33)主体:)主体: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扩展和阐释。((44)背景和结语:)背景和结语: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没有明显标志。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没有明显标志。44、新闻的特征:、新闻的特征: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基本特征基本特征)、迅速及时、简明扼要。)、迅速及时、简明扼要。55、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必不必不可少可少““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毛泽东注音:鄂()豫()绥靖()阻遏()()泄气()溃退()歼灭()管辖()锐不可当()上当()要塞()瓶塞()阻塞()èyùsuízǔèxièkuìjiānxiádāngdàngsàisāisè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九江江阴安庆芜湖九江江阴安庆芜湖西路军(35万)中路军(30万)东路军(35万)1、标题:标题:简洁、概括。其中“百万”、“横渡”二词简洁、概括。其中“百万”、“横渡”二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表现了人民解放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2、电头: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新华社长江前线2222日日2222时电”时电”交代了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著名通讯社名称: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塔斯社(俄罗斯)路透社(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