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彪的一生》有感[5篇材料]林彪秘书谈林彪读书作者李德1960年1月,林彪在广州珠江宾馆主持召开全军高级干部会议。作为新任国防部长的林彪,要在会上就形势与任务发表讲话。新任伊始,有许多问题需要明确的回答,特别是战争与和平问题被国际上某些人搅得十分混乱。虽然林彪并不是发表公开讲话,但是面对几百万解放军官兵,在这个大是大非上必须旗帜鲜明亮出自己的观点,林彪决定从列宁的著作中看一看列宁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本观点。因为列宁的话更具有权威性。他向秘书交代:“从广州军区政治部借一套《列宁全集》来,现在就要。”秘书把书找来之后,他数了数共有38卷。林彪问:“就这些吗。”秘书回答现在已经出版这么多。于是林彪和秘书分了工,第1卷至19卷由秘书看,第20卷至38卷由他自己读。他指示秘书把列宁著作中凡是讲到战争问题的语句章节都摘抄下来做成卡片。他自己读的部分由他用红笔划出,找别人帮助摘抄。并且要求两天之内完成。秘书担心,《列宁全集》后19卷份量大,是不是秘书多承担一些,林彪回答说:“从1914年到1918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这一段时间,有关战争与和平问题列宁的论述最多,还是我自己来看。”两天过去了,林彪的办公桌上放着200多张卡片。他一边翻检,一边分类。有的还用红笔在旁边加注,显然他已经胸有成竹。为了回答一个问题,为了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权威性的回答,竟然把《列宁全集》全面复习了一遍,这种严谨的态度确是不同寻常。随后林彪在会上作了长篇发言。会议结束了,大政方针基本上定下来了。于是如何带兵、爱兵、用兵的问题又提到议事日程,会上确定的大政方针也要一项一项落实。林彪让公务员找秘书来。秘书一进屋,林彪就说:“你再给我找一些书,主要是古代的兵书。这些书里有许多带兵之道、养兵之道、用兵之道,很有用处。能借就借,不能借就买。”这时已进入2月,临近春节,林彪正是想利用假期,较少日常公务的干扰,多读些书。秘书从XX省图书馆古籍第1页共6页书刊部查出一部《五经七书直解》,是清代末年的木刻本,一共十册,看起来还未曾借出过。秘书立刻请广州军区政治部协同办了借书手续,把书借到手。《武经七书直解》是从先秦到唐朝初年先后刊行的七部兵书的合编。有《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六韬》、《唐李对问》等。林彪看到这部书十分高兴,像得到什么宝物似的。马上喊叫“叶群,叶群”。叶群正在她自己的小办公室里,听到喊声,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立即跑出来。林彪没等叶群问话就说:“叶群,我告诉你,今天借到一部好书,我们两个人一起来看。”就这样整个2月份,林彪从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一直埋头读这部书。叶群也跟着读。办公室也忙起来,两个秘书,一个尉官,还有两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内勤,一齐动手,都来参加抄兵书语录。按照林彪红笔勾划的记号,一句或一段话抄一张。然后分别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七个专题分类汇集。从林彪的神情看,这段时间,他显得轻松、惬意,一有空就和叶群谈这部书,说这是“中国古代兵家重要遗产”,还说“要是都翻译成白话文就好了,可以让干部都读一读。”后来有一天叶剑英元帅来看林彪,林彪向叶帅推荐了《武经七书直解》,并且向他建议:是不是可以组织一些专家,把《武经七书直解》翻译成白话文。事过20多年,到了80年代,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成的古文和现代文对照的《武经七书》终于出版了,这是后话。提起这部《五经七书直解》,还有一段插曲。林彪有个习惯,凡是他读过的书就单独保存,其他人员甚至叶群都不能随意翻动。这部书是借图书馆的,只能用一个月。40天过去了,图书馆向广州军区政治部经办人催要。秘书向叶群请示,看怎么办好。叶群知道林彪的习惯,又何况林彪十分珍爱这部古籍,就让秘书以国防部办公厅秘书的名义同图书馆商量,再延期三几个月归还,但一定不要透露是林彪正在用这部书,等回到北京想办法买一部。秘书也只好这样办了,重新给图书馆开了借条,第2页共6页确定了广州军区政治部的联系人,图书馆终于同意了。后来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