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要养成用眼卫生吴伯均内容摘要:眼睛心灵的窗户,是人们直接认识五彩缤纷外部世界的重要感觉器官,保护好眼睛和视力对我们今后生活、学习工作都非常重要。如果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一生,那么,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可以让一个人受益终生。为此,作为一名小学健康教育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帮助每一位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要培养小学生的用眼卫生习惯,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了解近视形成的原因,教给学生科学的预防方法,防范于未然;二、使学生明确近视发生的信号;三、加强行为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关键词:用眼卫生用眼习惯明确信号预防近视加强训练掌握方法小学生要养成用眼卫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五官之首,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不仅使我们欣赏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还能让我们分辨美与丑,善与恶。保护好眼睛和视力对我们今后生活、学习工作都非常重要,因此我们从小要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可以让一个人终生受益。据中华眼科网统计:全国近视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30%,城市近视人口比率达33%,其中,在校的小学生佩戴眼镜的比例为30%,中学生为50%,大学生达到了75%,居世界第二位。看了这组数据,作为一名小学健康教育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帮助每一位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我们要让孩子了解用眼卫生的内容:1、读书、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33厘米);手离笔尖一寸远(3.3厘米);胸离桌沿一拳头(10厘米)。2、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三不要”:读书写字要做到三个一;读书、写字、看电视等每隔一小时要休息10分钟;要坚持做好眼保健操,或者经常向远处眺望;不要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不要在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躺在床上看书。3、保护视力还要做到: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要注意采光和照明;看电视时,眼睛与电视的距离应在电视画面对角线的5倍以上;患了近视或其他眼病要及时到医院治疗。其次要培养小学生的用眼卫生习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了解近视形成的原因,教给学生科学的预防方法,防范于未然。从医学上看:近视形成的原因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先天近视主要是超过600度的高度近视,多与遗传因素有关。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的专家在研究中发现,在有遗传近视家族史的100例儿童中,67%是在10岁以前发病的。专家从诊治的上千份病历统计中观察到:儿童在5—10岁发生近视、散光的,他们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多有近视、弱视、散光等眼病;后天近视一般低于600度,主要与环境因素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二、使学生明确近视发生的信号:近视的发生是有预兆的。人们一直认为,视力减退是“悄悄”地降临,等到发现视物模糊时,则木已成舟。其实,在视力减退之前,近视眼的发生是有信号,眼科医生把它称之为“近视前驱综合征”。1、知觉过敏:在发生眼疲劳的同时,许多人还伴有眼睛灼热、发痒、干涩、胀痛,重者疼痛向眼眶深部扩散,甚至引起偏头痛,亦可引起枕部、颈、肩、背部的酸痛,这是由于眼部的感觉神经发生疲劳性知觉过敏所致。比如曾经成绩好的学生突然对学习会产生厌烦情绪,听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反应有些迟钝,脾气变得急躁,对原来喜爱的东西也缺乏兴趣。2、眼睛疲劳:有些高年级的小学生,看书时间一长,字迹就会重叠串行,抬头再看面前的物体,出现若即若离、浮动不稳的感觉。有些人在向远处望后再将视力移向近处物体,或向近处望后再移向远处物体,眼前会出现短暂的模糊不清现象,这是眼睛睫状肌调节失灵表现,是因为眼疲劳所致。另外,有的少年儿童会反复发生麦粒肿或睑缘炎.这些儿童视力虽然可达到1.0以上,其实已经是近视眼的前奏了。3、学习成绩下降:晚上睡眠时多梦、多汗,身体容易倦怠,且有眩晕、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变化也是即将发生近视的信息。由此可见,近视前首先出现的并非视力下降,而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