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后进生”心理问题及转化来宾市武宣县禄新镇禄新中心小学覃璐摘要:研究“后进生”心理问题,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方面的压力很大,致使他们出现心理问题。教师、家长及社会应引起关注并对“后进生”进行转化。关键词:“后进生”心理问题关注改善转化“后进生”是让家长不安心,老师不省心,社会不放心的一群特殊群体。在大量调查表明“后进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在:1.自卑。由于“后进生”学习成绩差,一时无法弥补他们在群体中的落后位置。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自己天生落后”。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对学习丧失信心。2.胆怯、焦虑心理。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结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一项心理测评表明,面对考试,20%的小学生情绪紧张,其中75%是“后进生”。他们当中有35%的人出现轻微焦虑,17%属于过度焦虑。更严重的考试时会心跳加速、全身冒冷汗、身体感觉僵硬,总是想去厕所等。3.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遗忘快。问卷调查表明:90%的后进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心里想集中,但集中不起来。所学的知识记不住,记住了也很快就遗忘了。4.接受能力差,孤立地看待问题。后进生在学习中不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加以解决。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素质教育核心问题是面向全体学生。几年来我重视这部分学生,把提高这些后进生的学科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起点,对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有了更深的了解。面对以上的问题,我想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去解决:一、注重情感输入导师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对真理的追求”。教学活动是学生的认识活动。教学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爱是教学成功的保证,热爱后进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使后进生转化的前提,学生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真诚的爱,是他们上好课的动力,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可使学生自尊的情感得到满足,因此激发出学习的热情。二、尊重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发现特长,扬长避短。扬长避短能充分发挥人的个性特长,开发智慧,能引发人的原动力,促进兴趣与动机的迁移,实现全面发展。教育者必须善于用敏锐的观察力,发现”后进生”的志趣、爱好、特长、小心培植,为他们开辟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有意识地强化长处淡化短处,促其成才。三、创造学习环境,提高竞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各种环境帮助后进生克服敷衍了事的心理,使他们具有明显的学习目的,获得学习动力。一是可采用优秀生与后进生结对子、做朋友,使后进生学有目标,进有方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科成绩。二是把后进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组与组及组内成员之间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创造竞争氛围,自加压力,再转化为动力。三是树立后进生典型。四、踊跃改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后进生在能力上的差异比较显著,有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观察力不强,有的想象力差,有的记忆力差,有的不善于思考,有的几种能力都比较差。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引导他们的学习行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1.从具体表现上升到抽象理性认识时,思维的飞跃比较缓慢。学生对动态的、直观的事物注意集中,也比较容易理解,我们在课内外就尽量发挥教学操作演示,吸引注意,让后进生参加活动。2.查漏补缺,做好铺垫。数学知识上的“空白点”是学习数学的绊脚石,学生知识上空白点越多,教师就难教,学生就难学。后进生数学知识上空白点比较多,要听听不懂,要算不会算,就形成厌学数学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授新课前要针对教材,调查后进生存在那些空白点,事先设法填平,做好铺垫,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使后进生较易理解新知识。如:我在教学异分母加减时,我先填平后进生同分母加减法和通分的空白点,教学时使后进生与班内同学同时起步,使他们听得懂,会计算,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就会增强自信心,久而久之,他们也会对数学产生兴趣。3.多次反馈,及时矫正。后进生的接受能力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