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唯美之曲——赏析柳永的《雨霖铃》季文萍兰州二十一中甘肃·兰州自古以来,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诗词曲赋层出不穷,而独有柳永的慢词《雨霖铃》传诵至今。究其缘由,固然与作者坎坷的身世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我认为,《雨霖铃》的成功还在于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词中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在长亭送别的情景。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的凄婉动人,缠绵悱恻。上片写临别之情景,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描述离别时的场面和依依惜别的情态,犹如一曲悲歌。下片承“念”字而来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时间、地点、环境。点出送别时的季节是萧瑟之秋,一个雨后阴冷的黄昏,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事件是与自己心爱的人依依惜别。通过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烘托环境,恰如其分地将恋人分别时那悲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并且为全词定下一种哀愁伤感的调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句句含情。“都门帐饮”是写饯别时的情形。委婉曲折。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那种情景无法言语。“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之感,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矛盾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就在那难分难舍之时,客船主人却不断催促,欲留不得,这留念之情深,透露了柳永内心的苦楚和现实的无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两人不得不别的场景。在“执手”、“相看”、“无语”中更使人难分难舍。这两句把两人留恋而又无奈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以上两层极尽作者才华之功底,将两人惜别之状抒写的哀鸣、缠绵、无奈,足以使人为之心存不快。而“念去去”以后,词则直抒胸怀,且与前几句思绪截然不同。以“念”这一领字带起,便表明是设想别离后的路途遥远,告诉读者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去去”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主人公那种无限凄楚和悲凉的心境。“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离别后思念的预想。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使得天容水色也变得阴影盖天。一个“念”字,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全是写景,实际上是情思萦绕,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景无边而情无限,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相聚的愁思。“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总会因离别而伤心难过。“自古”两字,点明这首词的主旨。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又将推进一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景中有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离别的人一看到杨柳,脑中会立刻浮现出两人离别时依依不舍、泪眼欲留的悲情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昔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别后的寒心哀愁,残月破碎,今后难圆。离人不知如何是好,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恰当、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读来含蓄而有余味。且又如身历其境,真正感到离人的苦痛滋味。难怪这一句为人称道,成为名句。再从今后长远设想:“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画到至极地步。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晰,语言简洁。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尤其是把别后的情景描写得比真的还真,足见柳永的艺术手法之高妙。在表现手法上,则以铺叙为主,白描见长,勾勒环境,描摹情态,惟妙惟肖。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结合,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