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秽语综合症专业知识培训抽动症的理论知识一、抽动症定义二、抽动症分型三、抽动症的表现四、抽动症共患疾病五、抽动症危害六、抽动症临床诊断七、抽动症的检查八、抽动症病因病理九、抽动症的治疗十、抽动症的预防保健一、抽动症定义抽动-秽语综合症又称多发性抽动症(TS),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症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男性较女性多,比例为(3-4):1。表现为简单或复杂的不自主、反复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抽动和发声抽动,及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症候群。可伴有不同程度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和强迫思维或其它行为症状。抽动症发病率据国际儿童研究学会的一份权威报道,在国外的一次调查中发现,儿童抽动症发病率约为1%-5%。例如在英国的怀特岛上,10~11岁的儿童一共有1958人,其中抽动症患儿有2名,这从某些方面说明了发病率只有1/1000,与美国大城市之中的统计数值相比,相差百倍以上。我国也进行过相关调查,其结果也不一致,南京抽动症患儿发病率为8.6~9.3%,北京抽动症患儿发病率为8.6%,河南焦作抽动症患儿发病率为8.8%,上海抽动症患儿发病率为3%~10%。粗略估计我国学龄儿童患病人数约在500万人以上,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二、抽动症分型(1)短暂性抽动障碍(2)慢性运动性抽动障碍(3)发声与多种联合抽动障碍一般来说,这3种分型具有连续性。短暂性抽动障碍可因病程持续而发展为慢性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约有半数患者首发症状为简单运动抽动,经过数日或数月后呈现抽动秽语综合征。另外,短暂性抽动障碍可伴有注意力缺陷障碍。三、抽动症的表现(1)短暂性抽动障碍一、发病年龄:大多发病3到7岁,病程一年以内。二、运动抽动表现:首发症状多为简单性运动抽动,一般以眼,面肌抽动为多见,数周或数月内症状波动或部位转移,可向颈部或上下肢发展。发声抽动表现:部分患儿可出现发声,发声与抽动不同时出现。抽动症的表现(二)(2)慢性运动抽动障碍运动抽动表现:表现为简单或复杂的运动抽动障碍抽动多累及面肌颈肌和肩部肌群,但很少有上下肢和躯干的抽动。发声抽动表现:现为简单或复杂的发声抽动,患儿可出现清嗓音,吸鼻音,哼哼音或尖叫音。发作特点:运动抽动较发声抽动多见,一般两者不同时存在。症状持久,时好时坏。病程至少持续一年以上,长者持续数年或终生。抽动症的表现(三)(3)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运动抽动表现:突然的不自主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从简单性运动逐渐发展为复杂性抽动,自身不可克制。发声抽动表现:简单或复杂的发声,至少有30%的患儿出现秽语症。发声为首发症状,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两者同时出现。共患症: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行为,冲动攻击行为,自伤行为,神经心理缺陷,学习困难,情绪障碍,违纪行为,和社会适应困难。抽动症病征专家表示,儿童抽动症表现为短暂、快速、突然、程度不同的不随意运动,开始为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等。随着病情进展,抽动逐渐多样化,轮替出现如耸肩、扭颈、摇头、踢腿、甩手或四肢抽动等,常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更明显,入睡后症状消失。发声抽动常有多种,具有爆发性反复发声,清噪子和呼噜声,个别音节,字句不清,重音不当或不断口出秽语,性格多急躁、任性和易怒。常伴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成绩下降。严重时动作和发音影响学习和课堂秩序,抽动症症状呈波动性、进行性、慢性等过程。四、抽动症共患疾病A抽动症伴拨毛癖拨毛癖(trichotillomania)被归为冲动障碍之列是指不能克制地拨除自己毛发行为,导致毛发明显脱失,抽动症病人偶有拨毛癖,有专家认为,拨毛癖与抽动症可能是一种疾病,拨毛是抽动症的一个特殊表现。B抽动症伴癫痫抽动症患者可以伴有癫痫发作,二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有专家认为二者可能有共同的神经生理解剖基础。抽动症患儿不自主的抽动,主要在清醒时发生,而常在睡眠中常消失,若患儿在睡眠中有肢体或面部小抽搐甚至全身性抽搐,应作常规脑电图检查。如描记出与临床发作同步的痛性放电,可确定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