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故都的秋课件 (2)VIP免费

故都的秋课件 (2)_第1页
1/18
故都的秋课件 (2)_第2页
2/18
故都的秋课件 (2)_第3页
3/18
郁达夫故都秋景朗读示范整体感知作者介绍悲秋颂秋故都的秋庭院秋景采访提纲阅读方法板书设计图片1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朗读示范整体感知本文描绘了“清、静、悲凉”的故都秋景,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味”: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味。郁达夫(1896--1945)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县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郁达夫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他在小说、散文、诗词、文论等诸多领域都具有深湛的功力和卓越的成就,形成了自然畅达而热情坦荡的鲜明风格。这一风格也体现在他的散文创作中。作者简介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进行创作。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上海移居杭州,撤退到隐逸恬适的山水之间,思想苦闷,创作枯淡,而这篇散文写于1934年,作者正处于苦闷时期。背景悲秋、颂秋?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全文的基调是忧伤、悲凉的,但是作者却通过这些普通的花草和景象,传达出自己心中最美好的秋味,这是一曲悲凉的颂歌。庭院秋景采访提纲1.据说,你这篇文章是编辑索逼出来的急就文章,为什么还能写出如此隽永而有情致的文章?2.你难道真的不喜欢香山红叶等绚丽的秋景?为什么会以这样的心境来写故都的秋?3.你在破院里喝茶时神态是什么样的?着装是什么样的?你的茶壶茶碗的颜色是怎样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4.秋天,我们也经常扫地,为什么我们在清扫落叶的时候没有那种落寞的感觉?5.文中的那段议论,我认为写的太多,在这篇文章中它到底起什么作用?6.我生长在南方,我非常热爱南国之秋,正如你所写到的那些秋景。据说,你也从未久住过北平,为什么还“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1、诵读感知,整体把握文章。2、透过富有主观色彩的自然事物,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3、要自觉地运用艺术表现手法、修辞等方面的文学知识来进行鉴赏。散文阅读鉴赏的方法板书设计故都的秋郁达夫秋味清、静、悲凉一曲悲凉的颂歌悲秋、颂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故都的秋课件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