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育种的步骤和方法如下:一、抗源的选择广泛授集育种原始材料,从中筛选具有能抗某种或某几种,或抗某一病害的不同生理小种的亲本作为抗源,这是选育抗病品种的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抗病基因的主要供体之一是作物的近缘野生植物,目前育成的各种作物的抗病品种,大都是将野生近缘植物的抗病基因(或其衍生种)导入新品种而育成的。一般说来,作物初生基因中心或多样性中心,即寄主、寄生物的共同发源地,寄主的抗病类型和病菌的毒性类型,往往最为复杂多样。例如美国在土耳其南部授集到一个小麦标本(编号PI178383),能抗条锈病4个生理小种,腥黑穗病的35个和矮腥黑穗病的10个生理小种。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在6723个原始材料中筛选抗草丛矮缩病的抗源,结果从印度的一个野生稻(O.nivara)中找到了抗源。苏联在墨西哥野生棉种中找到了抗棉花黄萎病的抗源,并育成了抗病品种塔什干1号、3号。其次,选用抗源时,必须了解本地区本作物主要病害病菌类型及主要生理小种的组成、抗源的抗谱大小。如1963年因出现条中13、16号小种,使南大2419小麦失去抗性;1972年出现新小种条中18、19号,使阿勃、丰产3号小麦失去抗性。据研究,抗源的抗谱与抗性持久性有关系。例如抗条锈品种尤皮Ⅱ,抗10个小种,对1个小种感病,维持抗性18年;丰产3号对7个小种免疫,5个小种抗,2个小种感,维持抗性9年;北京8号对1个小种免疫,2个小种抗,6个小种感病,维持抗性4年。选育抗病品种,利用野生近缘植物或古老的地方品种,往往会带来若干不易克服的缺点,所以一般以利用其衍生种作抗源比较好。例如,用“高加索”作为抗白粉病亲本,高加索的抗源来自德国品种牛朱特(牛朱特与无芒4号杂交,再与无芒1号回交育成高加索),而牛朱特的抗源来自黑麦,抗源也可用人工诱变方法自行创造。必须指出,抗源单一化,实质上就是品种单一化,容易使新品种失去抗性。因此必须广泛授集抗源。例如,日本从1932年就开始进行抗稻瘟病基因的分析研究工作。已鉴定出稻瘟病菌有T、C、N三个群共18个类型,并鉴定出14个抗病基因,其中只有pi-a和pi-i是日本的,其它12个基因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如中国的“杜稻”、“荔枝红”(pi-k基因),美国的“辛尼斯”(pi-z),巴基斯坦的“塔杜康”(pi-ta、pi-ta1),印度的TKM-6(pi-zt),印尼的“金娜”(pi-b),马来西亚的“美丽克库宁”(pi-b)等。目前由于生理小种的变化,如中国的杜稻等具有pi-k,或pi-ta2等基因的抗病品种已失去抗性。因而如能累积对所有小种的抗病基因,则可以增强品种的抗病性。日本对水稻抗白叶枯的育种也十分重视。按日本病原菌的菌型和其相对的抗病品种,大致分为四个群和五个菌系(表1)。其中I型菌系群在日本全国都有分布,黄玉群对菌系I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Xa-1所控制,而R.Emas群对菌型I和II的抗性是由两对联锁的显性基因Xa-1和Xa-2控制的。不同抗病品种的抗病机制也是不相同的。品种群菌系群(型)所属主要品种ⅠⅡⅢⅣⅤ金南凤群SSSSS金南凤,十石,朝日,幸风,日本晴,霜月等黄玉群RSSSR黄玉,全胜26,农林27,朝风,丰沃,大淀,滨风等R1EmasRRSSRR.Emas,塔杜康,Te-Tep,nigeria5,NepVai早生爱国群RRRSR早生爱国3号,中新120,TKM-6,leadrice二、育种材料的抗病性鉴定抗病性鉴定是育种工作基本环节之一。正确的鉴定,又是正确选择的重要依据。1、抗病性鉴定的方式与方法鉴定抗病性最可靠的方法是直接测定植物的感病性。一般分为:(1)田间鉴定和室内鉴定田间鉴定容易受气候条件的干扰,有时结果不甚可靠。有些病害有时在自然情况下不发病,必须用人工方法,创造充分发病的条件,如喷水、遮荫、调节播种期和增加施肥量等,或送到经常发病的地区鉴定。室内鉴定可以不受季节性限制,并便于控制使用各个小种和防止危险性病原菌的污染。但必须有调节温湿度和光照的设施。同时,有些病害,如麦类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抗性常常显现在成株期,如果在温室内鉴定,占用面积较大,鉴定材料不可能很多,故室内鉴定适合于苗期鉴定。(2)成株期鉴定和苗期鉴定某些病害成株期鉴定与苗期鉴定基本一致。有些病害如小麦锈病,有时苗期感病而在成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