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念新模式小课堂姬爱军《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是一节高年级教研组的展示课,由我组青年教师张妍执教。这节课渗透了我校构建高效课堂的新理念、新思路,践行了新的模式,是从理论生成到课堂实践的一节摸索探讨课。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我校在“三步六环节”模式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本节课谈谈在践行中的一些做法:一、课前扎扎实实地“三备”(备目标、备教法、备学情)(一)、备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优秀教师(教育能手)是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而不是按照教科书来备课的。那么如何解读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呢?我们认为备课,先从读课程标准开始。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圭臬”、是源头、是方向,也是方法。我组教师在研究教材时,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再细读当前所教年级教材,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然后研读这节课的目标。具体操作如下:1、读课标。首先重读了《新课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而本节课如何体现好工具性人文性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首先解决“工具性”,我们从总目标中找到依据,目标4提到“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目标5”提到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目标8提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5-6学段目标中提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第十册第七单元提出的单元目标具体要求是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在组内老师的研讨中,“工具性”最后确定在:1、认识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破绽、咕咚、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粗”等词语,达到在今后学习中会运用目的。2、便是在学过这篇课文后,在感受小嘎子及胖墩的人物形象后,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进描写的方法,进行扳手腕的习作练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人文性”又如何体现?在了解总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教学目标形成一个呈螺旋上升的结构关系后,我们确定这堂课的具体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文的基础上,感受小嘎子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感悟小嘎子的机敏、富有心计、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能激起阅读名著的兴趣。。2、读教材。第十册第七单元单元重点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在自己的习作中学会运用。抓住这一训练的重点,我们研究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这个片段。小嘎子是个个性鲜明的男孩子。从一开始对摔跤方式的选择,就可见这个顽皮的小男孩富有心计。在摔跤的过程中处处可见他的机灵、敏捷、有智谋。另外,从他时时想把对手打败,又不难看出他争强好胜的一面。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的摔跤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在这当中,还夹杂着对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这些描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人物性格。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小嘎子这个儿童形象。3、读学生。五年级的学生一般能进行一定的自主学习,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学生对嘎子有一些了解,学生阅读过大量的写人为主的文章,积累了一定的这方面的读写经验,对人物的描写方法也有了一些掌握。学习本课就是对这些再进行一个内化的过程并能加以运用。4、确定三维目标。有了对《课标》的再认识、有了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学情的把握,我们才最终确定了该课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1、认识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破绽、咕咚、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粗”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3、学习抓住人物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