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育锻炼对促进身体健康有:(1)预防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及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大量研究表明,参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显著地降低心血管病形成和发生的危险性。(2)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人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呼吸过程加深,会吸进更多的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得肺活量增大,残气量减少,肺功能增强。经常锻炼的人由于身体适应能力较强,其呼吸显得平稳、深沉匀和,频率也较慢,平均每分钟呼吸6~8次,而不锻炼的人平均每分钟呼吸12~15次。(3)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体育锻炼会增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整个机体的代谢增强,从而提高食欲。另外,体育锻炼还会促进肠胃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改善肝脏、胰脏的功能,从而使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得到提高,为人的健康和长寿提供良好的物质保证。(4)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人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的协调活动,坚持锻炼的人(特别是中老年),常表现为机体灵活、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这正是神经系统功能健壮的表现。(5)降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糖尿病的特征之一是人的血糖水平很高,如果病人不加控制,还会引起许多其他健康问题,如视力减弱和肾亏等。有规律的体育锻炼由于能控制血糖水平的提高,从而使个体产生糖尿病的可能性大大减小。(6)预防骨裂。骨质疏松会引起骨裂,研究表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通过提高骨质密度和骨的强度达到预防骨裂之目的。同时,体育锻炼对于骨质疏松病人也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7)保持身体活动的能力。人类老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身体活动能力的逐步衰退,尤其是60岁以后,身体活动能力的退步尤为明显。大量的事实表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使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的退化减慢。(8)控制体重与改变体形。众所周知,过分肥胖会影响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尤其是容易造成心脏负担加重,寿命缩短。如果一个人的皮下脂肪超过正常标准的15%—25%,那么,他的死亡危险率会增加30%。由于体育锻炼可以减少脂肪,增强肌肉力量,保持关节柔韧性,故具有控制体重、改善体形和外表的功能。(9)延年益寿。俗话说:“身体锻炼好,八十不算老;身体锻炼差,四十长白发。”大量的研究表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延年益寿,其主要原因在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预防心脏病和癌症的发生。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1)、改善情绪状态。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中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互相之间的竞争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经常参与可以使自己的焦虑反应降低。(2)、提高智力水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像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因素成分对人的智力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3)、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包含多方面,如社会的自我、身体的自我、认知的自我等等。身体自我是个体自我意识中最早萌发的部分,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它涉及到个体对自己的相貌、体格、体能等的看法和评价,是整体自我概念中一个重要的基础部分。大量的研究显示,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对儿童和青少年会产生较大的心理效益,参加体育活动能够提高个体对身体自我认识和评价,如提高健康水平、提高个体的运动知觉等,从而进一步提高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良好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可见,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概念具有积极的影响。(4)、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难度或比赛竞争环境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