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初步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概括、提炼能力。3.引导学生练读人物对话,感悟读好人物对话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方法,提高朗读能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猜猜老师在原来学校教几年级?2.学生讨论,引出争论,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借助课后生字表,把课文读通、读顺,思考:课文从哪里到哪里给我们写了这个关于争论的故事。2.检查字词(1)出示词语兄弟俩争辩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煮着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皮香肉嫩评理剖开两全其美无影无踪关键浪费聚精会神赞许(2)指名读,正音,学生齐读(3)对“聚”的字理教学,引导学生明白字义、记住字形并描红3.学生交流:课文从哪里到哪里给我们讲了关于争论的故事?4.教师帮助学生概括、提炼文章前半部分的小标题:讲故事5.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后半部分,教师相机评价、指导6.学生讨论:课文的后半部分是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借机引导学生明白删节号的用法。7.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提炼后半部分的小标题:谈感想三、聚焦“争论”,训练朗读1.师:既然是争论的故事,你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2.学生的带着问题读文1—5段3.学生交流问题答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字形特点学习“煮、烤”这两个生字,明字义,解字形。4.重点引读第三段,训练学生朗读能力(1)指生读本段,师评价、指导(2)同桌分角色朗读,请一组同桌在班内读(3)引导、交流:怎样才能读出争论的味道?(4)找出哥俩争论对话中的反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5)引导学生带上表情、动作再来练读(6)师生对话(7)男女生对话四、生字描红,巩固学习生字(1)学生在书中描红(2)教师指导,提示注意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足安。五、谈收获,总结本课1.师: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2.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六、板书设计25争论的故事(1——5)讲故事(6—-12)谈感想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全文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盛老师讲故事。第二部分主要写感想。通过学生之口说明故事寄寓的道理: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不要因无谓的争论浪费时间。课文有两个显著的特色:1.借事说理。叙事的部分虽然占到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但归根结蒂争论是为揭示哲理服务的。2.大量运用人物语言,以对话推进故事发展。全文只有首尾两个自然段是客观的叙述,其他文字均为人物语言。以“讲”代“叙”,增强了故事的紧凑性。我针对本文的特点,结合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取得了以下的教学效果:1.利用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两种方式,落实了字词教学,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的特点。2.反复练读,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通过老师的引导,感悟读人物语言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3.这篇课文并不难理解,主要能从故事中明白道理,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想像力被充分挖掘出来了,学生学习积极、踊跃,课堂气氛活跃。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感觉也不少不足的地方,如:对学生已经学过本篇课文虽有所考虑,但还不够,没有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一点;在训练朗读这一块儿引导不够到位;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语还不够丰富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反思、实践,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