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文档VIP免费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文档_第1页
1/3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文档_第2页
2/3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文档_第3页
3/3
让课内与课外阅读相辅相成《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即语文阅读教学,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如果只让学生阅读语文书中的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所获得的语文知识,得到的能力训练离学生应具有的语文素养相差甚远。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来源于丰富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既能让学生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来充实他们的头脑,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又能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谈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毋庸置疑,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阅读条件受到诸多限制,导致阅读效果千差万别。如果将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相对加大课堂阅读量,就可以另辟蹊径地找到学习语文的另一翼。那么如何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结合呢?下面结合我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一管之见。一、预习环节中增加课外阅读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要打破“讲读”模式,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保证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书和思考,阅读文章必须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于是我将以前单纯的课前预习改为“阅读式预习”,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上网查询与本文有关的一系列资料,如文学作品、军事、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根据各个单元不同的教学重点,给学生设计好不同的预习任务——共性题与个性题。共性题是基本题,一般是对全班同学而言,从文章的字、词、句、段、篇入手,通过各种手段认识或理解相关内容。个性题主要是针对认识水平或生活水平较高的学生,让他们查相关背景资料,提供作者简介文章,提供原著或同一作者其他作品等,甚至可以对文章中的某些疑点质疑。我在教学《恐龙》一课时,要求学生回家上网搜集有关恐龙的图片、模型及文字资料。学生带来的资料非常多,有学生竟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了厚厚的一本资料。通过预习,学生已经阅读了大量的超越课本内容的材料,很好地建立起了一个较高的阅读与欣赏的平台,在很短的时间内,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还能通过对收集来的资料的理解进行阅读拓展训练和阅读交流。又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是名著《水浒传》中节选的一小部分,写的是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迫发配沧州,有一天来到了柴进庄上,遇到洪教头,于是就引发了一场搏斗。如果学生不去好好地把《水浒》阅读一番,那么势必有很多疑问,比如:林冲怎么会遭受高太尉的陷害?柴进是谁?等等。相反,如果读了《水浒》那么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且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领会主要人物林冲的性格特征——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这样不但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含,而且课堂也完全成了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更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二、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阅读实践不能理解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在课堂的阅读实践,而应是大语文的阅读实践,因为生活无处不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大幅度增加阅读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减少对课文的讲析,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像上文提到的《恐龙》一课,孩子们只用了很少时间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把大量的时间用到了课文以外材料的交流上,有机地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语文实践结合起来,学生不仅学习兴趣高涨,语言基本能力的提高也更加明显。2、交流阅读心得进行合作性阅读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他们很想展示自己,因此,我们每节课都有读书交流的时间,这就是他们的合作性阅读。合作性阅读是针对“独学而无友”的情况而设置的,其理论依据是“阅读又是缘文会友的社交活动。”使阅读成为沟通个人信息和社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