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到幼儿园里去看小朋友,感觉个个都是那么地活泼可爱到小学里,开始出现了差生;到初中,差生的数量就已经占据大部分了;再到高中,老师眼里就没几个聪明的同学了!”你怎么看这种现象?如何帮助厌学的学生?我是一个从教二十多年的教师,对于上学前的孩子感觉个个活泼可爱,但是上学以后,孩子们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有的还是那么聪明可爱,可有的学习吃力,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对于这种现象,是司空见惯。但是厌学学生是如何产生的呢?究其原因,不可一概而论。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轻者,厌学的孩子对上学不感兴趣,但迫于家庭或外界压力又不得不走进学校。在校学习状态消极,学习效率低下,人也会变得烦躁不安,多思多虑,容易发怒,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看什么都不顺眼,对自己和别人都感到厌烦,每天如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重者,当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再也学不进去的时候,当他觉得上学学习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痛苦、一种折磨的时候他就可能会从心底产生对上学和学习的厌恶情绪,最终可能会选择退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帮助厌学的学生呢?首先要亲近学生,不要让学生感到因为不学习或成绩不良,而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疏远。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主动接近学生,关心他的生活,与他一同活动、游戏,自然的进行语言交流,拉近师生距离。我想厌学的学生也有得到他人关注、尊敬的需求。起初接触时,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急于谈有关学习的事情。如果急于求成,不但不成功,反而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其次,就像大禹治水一样,要善于疏导。在与厌学学生打成一片后,投其所好,我们积极参与厌学学生喜爱的活动,给他一种满足,给他一种自由。这时,教师就成了他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了共同的爱好和兴趣,自然交流的话题也逐渐多起来,直到无所不谈。这时,在自然交流中,也就增加了互信。学生就是学生,在交流中不自然的会提到学习的话题他一定会有许多疑问要问老师,老师借此机会正面引导,打消他学习的顾虑,帮助他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其兴趣,逐渐让其建立自信。当然,教师疏导学生,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有时花费了时间,消耗了精力,没有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这时候,不要灰心,等待机会,寻找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作为教师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厌学学生有一天也会成为教师心目中的优秀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