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第六十中学霍相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千古圣人”。他对我国古代文化进行了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作者简介论(lún):编纂,编辑。《论语》是“语言的编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作品简介<论语>还有两个之最:1、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2、出成语的比例最大的书——全书11750字,却出成语173条,也有人统计事300多条,平均30多字出一条。下列成语出自《论语》:温故知新见义勇为乐在其中既往不咎尽善尽美听其言观其行不耻下问三思而行文质彬彬敬而远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后生可畏举一反三发愤忘食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名正言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言必信行必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血气方刚杀鸡焉用牛刀道听途说患得患失无所用心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懂得词句意思琢磨文句内涵朗读要求:读准——读准字音粗懂词义读顺——断句准确读出韵味读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宰予昼寝原文: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谓季氏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yì][jū][yín][jiàn][jiù]“知”通“智”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谓季氏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二、出自《论语·八佾篇》八佾:佾,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却用八佾。孔子对于这种破坏周礼等级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因此,在议论季氏时说:“在他的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对这样的事情也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容忍呢!”三、宁武子(1)宁武子:姓宁名俞,卫国大夫,“武”是他的谥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