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主讲人:张大帅概念:颞下颌紊乱综合征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广为接受的应用的名称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amandibulardisorders,TMD)。TMD并非指单一疾病,而是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又有相同或相似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好发于青壮年,以20~30岁患病率最高。一般都有颞下颌关节区及(或)咀嚼肌肌痛;下颌运动异常和伴有功能障碍以及关节弹响、破碎音及杂音等三类症状可单独累及颞下颌关节或咀嚼肌群也可二者皆累及,但又不是指那些具有上述症状但病因清楚的疾病。TMD多数为功能紊乱性质,也可累及关节结构紊乱甚至器质性破坏,但一般都有自限性,一般不发生关节强直,预后良好。病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根据实验和临床研究提出和本病发病有关的因素,且都认为该病是多因素发病,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1、心理社会因素患者常有情绪焦急、易怒、精神紧张、容易激动以及失眠等精神症状,有的患者可以明显地存在精神情绪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慢性迁延性的患者中,也可以发现精神因素对症状反复发作的影响。2、因素对TMD患者的临床检查常常发现有明显的因素,包括干扰、牙尖早接触、严重的锁、深覆、多数后牙缺失及面过度磨耗致垂直距离过低等、第三磨牙错位萌出造成创伤等。3、免疫因素免疫学研究表明关节软骨的主要成分如胶原蛋白多糖和软骨细胞都具有抗原性,由于关节软骨有基质包裹,从胚胎到成人都和血管系统隔绝,成为封闭抗原,不能被自身免疫系统识别。相关实验研究说明TMD也有细胞免疫参与。4、关节负荷过重适度的负重对维持关节的正常结构、功能和生理改建时必须的,有重要意义。但是过度的负重,超出生理限度则可造成关节的退行性改变甚至破坏。如创伤、夜磨牙、紧咬牙、咀嚼负荷过大等。5、关节解剖因素从功能上看,颞下颌关节随着人类的进化使得关节和颌骨更为灵巧,以适应更为复杂的言语和表情的下颌运动。正因如此,从解剖结构来看,相应的关节、肌韧带明显变弱,关节的承重能力降低。这种人类的关节运动类型、灵活性和范围的增加对于解剖结构减弱的颞下颌关节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6、其他因素关节区受到寒冷刺激、不良姿势引起肌功能紊乱而影响下颌骨及髁突的正常位置等,也是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因素。组织病理关节盘和髁状突软骨表现为退行性改变。肉眼见关节盘穿孔多发生在双板区,而关节盘局部变薄多发生于后带。镜下见病变部位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溶解断裂并形成裂隙;部分胶原纤维发生嗜碱性变;前带和中带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行走无定向;中带及后带软骨细胞增多,细胞较大,成双或单个出现;且后带有新生的毛细血管长入;双板区纤维细胞增多,血管减少,出现纤维化,在此基础上可出现病理钙化。髁突软骨的表面出现胶原纤维间水肿、松解、形成大小不一的纵裂和横裂,软骨可沿横裂剥脱,使关节面不平滑。表面带的胶原纤维可发生变形,行走方向不清,而为弥漫的无结构的均质样物。有时出现软骨基质变性溶解,呈紫染颗粒状。髁突的骨密质和骨小梁中的骨细胞可发生固缩,有时骨细胞消失,骨陷窝空虚,骨纹理明显,骨小梁出现不规则的微裂,甚至崩解滑膜的病变主要位于双板区,表现为滑膜增厚、变薄或消失,滑膜的绒毛可以坏死并脱落。结缔组织水肿、玻璃样变、血管扩张充血和慢性炎细胞浸润等。临床表现:下颌运动异常:开口度异常、开口型异常、开闭口运动出现关节绞锁等。疼痛:开口和咀嚼运动时关节区和关节周围肌群的疼痛,一般无自发痛。弹响和杂音:开口运动中“咔、咔”的声音,常见关节盘前移位时;关节盘穿孔、破裂或移位时可出现“咔叭、咔叭”的破碎音;开口运动中有连续的似揉玻璃纸样的摩擦音,多见于关节病。其他症状:如头疼、耳症(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眼症以及吞咽困难、慢性全身疲劳等。疾病分类:根据临床特点、疾病的部位和病理改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在临床上可以分为4类,每一类有若干型。1、咀嚼肌紊乱疾病类主要为咀嚼肌的功能不协调,功能亢进和痉挛以及肌筋膜痛,实际上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