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是什么?答: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主要体现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三个方面。综合性:本课程设计体现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内在融合。实践性: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首先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开放性: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注重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2.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段史地内容的教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即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在学生逐步扩大的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这些生活领域内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几个要素内选点,组织教学;在这些综合性的要素内,根据不同年段学生发展需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确定与教学方式选择,实现螺旋上升。3.六年级上册《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你有哪些教学建议?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对于本地极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表现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对发生在自己生活范围以外的信息则了解有限,所以他们对曾经发生在我国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了解并不多,对自然灾害不可抗拒的一面和人类为应对自然灾害所做的不懈努力认识不足。不过,此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对新事物的认识欲望比较强烈,大多数孩子对此话题的研究兴趣应该比较高。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虽然我国小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生接受应对自然灾害的教育很少,但是大多数农村小学生已在生活实际中接触、经历过一些自然灾害,例如:旱灾、虫灾等一些危害农田的自然灾害,对这些发生在当地的自然灾害的自救方法,学生已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有限,对自然灾害种类、危害程度与人们的应对办法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意识与能力。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自然灾害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了解人类为应对自然灾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采取的预防和预报措施。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教师可从创设各种自然灾害发生情境进行导入,让学生认识自然灾害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了解灾害成因与种类。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从感触最深的“地震”入手(5·12汶川地震,让全中国人民震撼),对“地震”的成因、事件时间、产生后果进行分析,使学生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然后,由扶到放,让学生分组整理资料:提出重点,整理出问答题或选择题。接着,让学生分组上台交流整理的重点资料并出题互考,在交流中加深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认知。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收集有关当地曾发生过的自然灾害是什么时候的事,当时什么样,带来了哪些危害,本地区人民采取了哪些防灾和抗灾的措施,发生了哪些感人故事等方面的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整理、交流,让学生了解人类为应对自然灾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采取的预防和预报措施,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英勇抗灾的可贵品质。通过“灾害中的自救”等活动,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自救办法;通过制作《灾害自救手册》,进一步了解灾害自救小常识。另外,通过“灾害无情人有情”的活动让孩子们明白:虽然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但人们相互救助的温情照样可以减轻灾区人们的伤痛,从而学会关爱他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单元要求学生收集的资料较多,要让学生在短短的几节课中完成活动目标,那么老师的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方法一定要高效,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收集、整理、交流资料的正确方法。3.听完《尼克·胡哲》的故事,从品德与社会教师的素质角度谈谈你的感悟。尼克的生活总是充满着阳光和希望,他的脸上总是充满了自信和从容的微笑,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馈这个世界,用爱去拥抱每个人的心灵。尼克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