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换药(一)目的: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伤口的愈合。合理的换药方法、伤口用药、引流条放置、适当的敷料、恰当的换药间隔时间是保证创口愈合的重要条件;否则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延误伤口愈合,甚至导致感染,因此正确的换药是提高外科治疗的关键。换药的适应症:1.拆线2.制止伤口出血3.解除压迫4.处理引流5.敷料污染严重6.敷料移位7.再次手术前8.观察和检查伤口。换药的大致过程:1.熟悉病人,简述病情,换药目的2.换药者个人准备:衣帽、口罩、洗手3.查看患者伤口,注意人文关怀4.洗手、准备物品5.换药操作,注意人文关怀6.处理污物7.洗手,记录病程(二)换药的基本操作方法1.换药前准备(1)病人的准备精神准备:体位:安全、舒适、便于操作,文明、暴露、保暖.(2)工作人员准备了解伤口的情况:时间安排:清晨,避开进食及家陪,前半小时勿清扫无菌准备:衣、帽、口罩、洗手、剪指甲等决定换药地点决定换药顺序:避免交叉感染。原则:先无菌,后感染;先缝合,后开放;先感染轻,后感染重;先一般,后特异。★换药操作中无菌原则的基本要求——“不接触”原则2.换药的基本方法(1)揭开创面敷料;揭胶布由外向里,要轻柔;手取外层敷料,钳取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有粘连时,应湿敷后再揭;观察伤口。(2)清洁伤口:应用“双镊法”,一脏一净;伤口周围皮肤用消毒液由内向外擦拭二遍(污染伤口由外向内消毒);创面应用生理盐水棉球沾、吸分泌物或脓液冲洗时用弯盘接水,后吸干创面;放引流时,应探明情况后放置。(3)固定敷料:应用无菌纱布,分泌物多时加棉垫,一般覆盖面积超出伤口四周3-5cm;胶布粘贴法:适当的宽度、长度,方向与肢体或躯体的长轴垂直;绷带或胸腹带的应用:胶布过敏的处理。3.换药的注意事项(1)态度和蔼、动作轻巧、迅速敏捷(2)严格无菌操作(3)勿让家属围观(4)高度污染的伤口(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必须进行床旁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包括:穿隔离衣,物品尽量简单,污物焚毁,器械加倍消毒,消毒液浸手4.伤口的处理(1)伤口无引流物又无感染者,可3天查看伤口。疑有感染者,随时观察,更换敷料。(2)伤口有引流物者,24小时更换敷料。是否去除引流物,视情况而定。(3)术后体温持续在38℃以上,或伤口疼痛,应查看伤口。(4)缝线反应:可用酒精湿敷。伤口基本愈合后尽早拆线。(5)伤口感染:浅表:可用酒精湿敷,或理疗;深部:拆除缝线,开放排脓,放置引流。(6)伤口拆线:拆线时间:面颈部4~5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6~7日;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四肢10~12日,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张缝线14日。。外科手术后拆线法(一)适应证:1.无菌手术切口,局部及全身无异常表现,已到拆线时间,切口愈合良好者。2.伤口术后有红、肿、热、痛等明显感染者,应提前拆线。(二)遇有下列情况,应延迟拆线:1.严重贫血、消瘦、糖尿病患者,轻度恶病质者。2.严重失水或水电解质紊乱尚未纠正者。3.老年患者及婴幼儿。4.咳嗽没有控制时,胸、腹部切口应延迟拆线。(三)操作方法:1.取下切口上的敷料,用碘伏由切口向周围消毒皮肤一遍。2.用镊子将线头提起,将埋在皮内的线段拉出针眼之外少许,在该处用剪刀剪断以镊子向剪线侧拉出缝线。3.再用碘伏消毒皮肤一遍后覆盖纱布,胶布固定。附表:换药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项目考核评价要点评分细则分值操作1.操作人员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帽子差一项扣2分(4项)8准备2.用物准备:换药包(无菌治疗碗2个、弯盘1个、镊子2把);75%酒精棉球;生理盐水棉球若干及生理盐水纱布1-2条;纱布块及干棉球若干;胶布与剪刀;一次性治疗巾。差一项扣2分(6项)123.环境准备:原则上在换药室进行。因病情也可在病房换药。24.核对与沟通:核对病人床号、姓名、年龄、性别、换药部位;向患者讲解换药的目的(准备的伤口是创伤后5-7天左右的肉芽组织创面),了解病人的需求,取得病人配合。未核对扣2分未解释换药的目的扣4分85.暴露创面,根据操作需要安置体位及肢体,暴露伤口所在的部位。遮挡其他部位。未充分暴露创面者扣2分未遮挡其他部位者扣1分3操作流程1.操作者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