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器乐教学——浅谈打击乐进课堂河南省济源市济水南街学校宋红英内容提要:“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我们的音乐教育就是要用各种手段,使学生能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分享音乐的快乐,在音乐教学中增加乐器教学会提高这种教学的成果。关键词:表现、体验、激发、兴趣、参与、能力参考文献:1、默赛尔著,卢合芝、李敏娜合译《音乐教学心理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236.2、陈淑琴著《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1.3、许卓娅、薛瑜著《最新幼儿打击乐教学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1.4、李旦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正文我们的音乐教育就是要用各种手段,使学生能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分享音乐的快乐,在音乐教学中增加乐器教学会极大地提高这种教学的成果。随着人们对音乐教育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器乐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完整人格中的重要作用。美国当代音乐教育心理学家墨塞尔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阔的音乐领域,在这个领域内,它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和意义。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将器乐教学纳入中小学音乐教学以来,实践证明演奏乐器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面向全体学生的器乐教学,就要选择适合学生普遍使用的、简单易学的、便于集体合奏教学的“课堂教学乐器”。国家教委曾明文规定进课堂乐器有打击乐、口琴、竖笛、口风琴,其中打击乐以音响丰富,音色各异,演奏方法(拍、摇、打、碰)简单、易学,演奏方便,且价格低廉,还可以使用代用品等优点率先进入小学音乐课堂。近年来,我校将打击乐引进课堂,在多年的尝试和教学实践中,打击乐在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学生参与和体验音乐找到了捷径。我个人也逐步摸索出一套打击乐进课堂的方法,现罗列几点和同行们共同探讨。一、合理运用打击乐,激发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活动中培养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极易受客观事物的新异性所吸引而产生兴趣,所以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新”、“异”来诱发学生对音乐活动的直接兴趣,以学生爱唱、爱跳、好表现、好创造的天性来引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表现出音乐的时候,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才会进一步提高。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和要求,我为学生准备好打击乐,做到人手一份。在感受音乐的性质时,让学生边听边敲,也可以在老师示范时为老师伴奏。当学生学会唱一首歌时,让他们边唱边敲,把打击乐做为学具进入音乐教育活动的课堂。这样,大家一起敲敲打打,不自觉中构成一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愉快学习氛围。这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从中享受到了体验、表现音乐的快乐。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生一定要在对音乐非常熟悉、掌握打击乐的整体布局、对打击乐有一个整体认识后,才能学习打击乐。要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性质、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风格、曲式结构,了解音乐和打击乐器及节奏型的关系,即音乐在什么时候用什么乐器,敲什么节奏型。教学方法应采用游戏式、感受式、探索发现式、启发讨论式、即兴创作式等。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学的积极、主动,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掌握学习方法,自己学会打击乐,从而能主动参与,更好地体验音乐。1、用多种形式去感受、掌握音乐。感知理解音乐是学习打击乐的首要条件。因此在学习打击乐前,首先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感受方法,让学生感受音乐。如以《铃儿响叮当》为例,学生初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