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震级:指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2、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3、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概率(我国取10%)可能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它是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4、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5、多遇地震:指发生频率最大的地震,即当分析年限取为50年时,概率密度曲线上的峰值烈度所对应的被超越概率为63。2%的地震.6、罕遇地震:在50年内概率密度曲线上的峰值烈度所对应的被超越概率为2%左右的地震.7、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叫震中8、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叫做震中距9、震源: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引起周围介质振动的部位称为震源10、延性设计: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利用结构弹塑性阶段的性能,通过结构一定限度内的塑性变形来消耗地震时输入结构的能量。(延性设计,即使结构在构件屈服之后仍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依靠结构的弹塑性变形来消耗地震能量,保证屈服部分发生延性破坏,避免结构发生脆性破坏和整个结构的倒塌.)11、设计特征周期:是指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下降阶段起始点所对应的周期值。与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有关。并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二、简答题1、抗震设防的基本目的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限制和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2、三水准设防目标是什么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要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但经一般修理即可恢复正常使用;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3、影响地震烈度的主要因素有那些4、什么是两阶段抗震设计第一阶段设计:按多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弹性变形;第二阶段设计:按罕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验算结构的弹性变形.5、设计地震分组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是为了反映潜在震源远近的影响.6、抗震设防为什么要对建筑分类对于不同使用性质的建筑物,地震破坏所造成后果的严重性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于不同用途建筑物的抗震设防,不宜采用同一标准,而应根据其破坏后果加以区别对待。为此,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的重要性分类。7、什么是概念设计?其基本内容是什么?8、地震地面运动的三要素9、中国是地震多发国的原因是?对世界范围内的强烈地震的统计分析表明,全球地震主要集中在两个大的地震构造系范围内。其一是环太平洋地震构造系,集中了全世界地震总数的75%;其二是位于北纬20〜50度之间的大陆地震构造系,集中了全球大陆地震的90%.而我国正位于世界两大地震构造系的交汇区域,因此中国是地震多发国。10、不规则建筑及其分类1.平面不规则的类型A.扭转不规则: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头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B.凹凸不规则: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C.楼板局部不连续: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2。竖向不规则的类型A•侧向刚度不规则: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B.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桁架)向下传递;C.楼层承载力突变: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11、如何提高结构的延性在设计中,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构造措施和耗能手段来增强结构和构件的延性。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策略促使梁以弯曲形式产生较大变形;对于砌体结构,可以采用墙体配筋、构造柱-圈梁体系等措施施加结构的延性。第二章一、名词解释二、1、沙土液化:饱和松散的砂土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