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雷雨》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内容摘要:《雷雨》是曹禺先生在一九三三年创作的一部优秀的多幕话剧,它是中国“五四”以来优秀的剧作之一。本文从总体上概括了周朴园的特征:既具备封建家长的专制、冷酷的一面,首先他处处压抑自己的妻子,在家庭中处处灌输自己的意志,确立了命令式的家庭模式。揭露他作为一家之长的绝对权威的专制统治。他同时还具备资本家专横、残暴的一面,开除大海,打死工人,离间工人代表还有他血腥的发家史揭露他冷酷、惟利是图的本性。关键词:《雷雨》;周朴园;封建家长;资本家;人性《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该剧是一部多幕剧,写作于一九三三年,它是“五四”以来最优秀的话剧之一,也是中国话剧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一部杰作。《雷雨》一出现就赢得了广大读者、观众的喜爱,大半个世纪以来在舞台上经久不衰,它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真实和人生的真理。剧中通过展现周家,鲁家两家之间复杂的血缘伦理冲突和阶级矛盾,成功地塑造了具有悲剧色彩的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周朴园出身于封建家庭,虽然到外国留过学,却又尊崇旧道德。这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人物,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作为一位封建家长独裁者,他冷酷、自私、伪善、专横;作为一位资本家,他狠毒、贪婪、唯利是图。作者着重揭露这个人物隐藏在“仁厚”、“正直”、“有教养”等外衣下的专横暴戾、冷酷无性,虚假伪善和心狠手辣的精神面貌。但周也有人性化的一面,如对鲁侍萍的怀念等。周朴园具有人性的温情、忏悔和真诚;他也是当时社会的受害者牺牲品,他有他的懦弱和无奈。在《雷雨》中,他是制造这出悲剧的罪魁祸首,是一颗“罪恶”的种子,下面从几种矛盾冲突中来分析周朴园这个人的人物形象。一、自私,专横、独断的封建家长独裁者封建家长独裁者是周朴园最突出的性格特征。他是周公馆里的一家之主,最高统治着,其中所有的人,从妻子到仆人,都得对他的言行惟命是从,不能有任何的违背。在他看来任何的不听从都是背叛,是不被允许的。他的语言也总是“肯定短促的,常有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口吻”。(一)对妻子周朴园这一人物生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和封建阶级有着传统的血肉联系,他生长在一个封建思想相当浓厚的家庭,而在剧中他的封建性表现得最集中的就是他对待蘩漪的态度。18年前他娶了蘩漪为妻,蘩漪虽然是周朴园明媒正娶的妻子,但只是他的第三任妻子,两人只有夫妻之分,并没有夫妻感情。周朴园对蘩漪更多的是专横独断、唯我独尊。特别是强迫蘩漪喝药的场面,较典型地表现了这一点。蘩漪要求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现代美德,与他奉行的封建伦理格格不入;他不仅不理解,反而视她为神经不正常,是“疯子”。他不能允许周家有这种叛逆,要“教化”她。看起来,他似乎是竭尽忠诚地为妻子治病,但这种关心、爱护的真正意义无非是他在尽一个丈夫的责任,甚至是对蘩漪的现代观念貌似合情合理地“改造”。第一幕“喝药”这场戏很典型地反映了他的这种封建性:“冲:爸,妈不愿意,你何必这样强迫呢?朴:你同你妈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那儿。(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繁:(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朴:(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繁:(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朴:(忽然严厉地)喝了药,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繁:(声颤)我不想喝。朴: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冲(反抗地):爸!朴(怒视)去!1朴:说,请母亲喝。冲:(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朴:(高声地)我要你说。萍:(低头,至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冲:(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繁:(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朴:(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子女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繁:(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朴: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萍:爸;我--朴: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