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物质的化学变化考点4物质的变化、性质与用途★中考导航★⊙考纲要求⊙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知道)3.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内化)4.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知道)⊙命题趋势⊙2011~2013年广东省中考题型及分值统计年份试题类型知识点分值2011选择、填空化学变化、性质与用途82012选择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22013选择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辨别2本节内容是初中化学中的重点内容,其中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而用途体现了化学的运用,都是中考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且部分试题经常出现在卷首。从近几年的广东省考试内容来看,主要考点有:(1)以课本内容为核心,列举一些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等,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2)以生活、生产、现代科技、新闻热点为素材和背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根据题给信息,分析归纳新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性质与用途的联系。1、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什么?2、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上表现出来的一种属性,描述物质在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常会在变化前加哪些词?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能、易、难等。1.(2013广东)下列民间制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佛山剪纸B.潮州木雕C.信宜竹编D.客家米酒2.(2013深圳)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研碎胆矾B.检验氧气C.过滤溶液D.称取铁块3.(2013梅州)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水力发电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C.海水晒盐D.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DBD4.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老师无私奉献精神,其中也蕴含着很多化学含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B.诗句中的“丝”含有的物质是纤维素C.诗句中的“灰”指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D.诗句中的“泪”指的是液态石蜡5.(2013泰安)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大的是()A.浓硫酸B.浓盐酸C.生石灰D.氢氧化钠6.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B燃烧后生成白色粉末C燃烧中放出大量的热D燃烧后镁条变短了7.下列现象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变化不同的是()A.干冰升华B.电灯发光C.矿石粉碎D.粮食酿酒DABD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A.研发氢能源B.合成新材料C.编写电脑程序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9.(2013宜宾)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易升华B.浓盐酸易挥发C.氢气可燃烧D.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10.(2013·广东)化学使生活更美好,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A.用活性炭检验软、硬水B.用食醋除铁锈C.用小苏打片治疗胃酸过多D.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11.(2013厦门)飞船舱中需提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12.(2013河北)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CCABB13.(2013十堰)三氧化二碳(C2O3)是某星球大气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毒B.可以燃烧C.密度比空气的小D.能还原氧化铁14.(2013达州)下列是明朝诗人于谦的《石灰吟》:①千锤万凿出深山,②烈火焚烧若等闲,③粉身碎骨浑不怕,④要留清白在人间。⑴诗中隐含物理变化的诗句是。(填序号)⑵请写出诗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C①CaCO3高温CaO+CO2↑;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15.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右图所示。(1)硝酸铵属化学肥料中的(填序号):A.钾肥B.氮肥C.磷肥(2)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填序号):A.易溶于水B.有挥发性C.受热易分解(3)硝酸铵能与强碱反应,其中与烧碱反应的方程式为:NH4NO3+NaOH=NaNO3+NH3↑+X,则X的化学式是:;施用该类肥料时,要避免与(填“酸”或“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减低肥效。BACH2O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