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编办医改先进集体申报材料按照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在海北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会议召开后,我办及时传达,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理清工作思路为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一、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利用周五学习的时间,系统学习了《门源县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门源县医药卫生体制五项改革部门职责》、《门源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及《绩效考核办法》、《门源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包干责任制》等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将文件中编办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集中讨论,并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二、找准工作定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根据会议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四项重点工作:一是创新编制管理方式,有效解决卫生事业发展所需的编制问题;二是设立专门管理机构,推进建立多种形式的法人治理机构,提高运作效率;三是加强绩效考核工作,推进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的优化转变;四是探索完善监管制度,保证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县医疗机构的现状,找出制约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因素,我办深入实地了解,认真调研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情况。根据州编委《关于核定门源县乡镇卫生院人员配备总量的通知》(北机编【2011】18号)精神,根据我县实际,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基数,在统筹考虑、综合平衡各乡镇卫生院(计生站)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的基础上我办会同有关部门对核定的我县乡镇卫生院配备总量进行了分解。确定门源县乡镇卫生院(含浩门镇计生站)人员配备总量为223名。这些编制的下达有力的解决了我县乡镇编制的紧缺问题,为及时补充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编制保障。我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办通过对县中医院实有人员、编外聘用人员、正式在册人员专业划分、岗位划分、床位数、工作量等数据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掌握,并对县中医院承担的具体职责进行了全面的整理,为省、州核定县级公立医院编制,提供了真实有效的参考数据;我县县属公立医院(中医院),根据省机构编制委员会确定的海北州县级公立医院人员配备总理,并经州县两级调整分配后,确定我县中医院人员配备总量178人,人员配备总量中不含已预留2名招录人员的人员配备量。现有职工128人(其中:聘用在编人员88名,聘用非编专业技术人员40人)。三、主动搞好配合,突破改革重点。配合相关部门,把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方式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积极参与有关文件的制定和工作的组织实施。根据XX区社教(2013)7号文件《关于开展2013年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社区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人民社区党工委依照《安徽省社区教育示范(街道)社区评估标准(试行)》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确认人民社区在软件与硬件两个方面基本上符合上述评估标准要求,为此特申报《人民社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社区》,现将人民社区开展有关教育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人民社区位于XX市中心城区,是铜陵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之一。所辖6个自然村:人民新村、人民西村、义淮新村、中市村、沙河新村、长江新村,这里居住着近万户居民、4万多人口。其中离退休干部3349人;其中离休人员36人;退休人员3313人。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设置有综合事务、社区党建、综治维稳、民政服务、人口计生劳动保障、卫生创建、经济发展8个窗口和43名社区工作人员承载着为辖区所有居民和单位的服务事务。目前社区工作人员网格30个,分布在每个楼栋,能够及时掌握居民动态信息,及时受理居民反映的治安、消防及安全隐患等难点热点问题。设置32个基层党支部、120多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437名。党工委及支部班子配备齐全,分工明确。各项职责、制度健全,挂牌办公,接受群众监督,班子全体成员以身作则、学习努力、敬业奉献,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发扬民主、作风务实,营造了文明、和谐的工作环境社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工作理念,充分为离退休干部党员发挥余热搭建平台,开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