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性与缓慢性心律快速性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失常的急诊处理2003年新版黄元铸一、心律失常病人处理的基本原则一、心律失常病人处理的基本原则要做到三知,即知病人(情)、知病因和知方法(治疗方法)伴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低血压、急性左心衰竭、心绞痛、晕厥或神志模糊)的心律失常原则上应选用电击复律治疗病人年龄越大,心率越快,越需要尽快治疗静脉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既要观察疗效,又要及时发现药物毒、副作用,一旦转复为窦性心律,即应终止给药恢复窦性心律后应再次复查体表心电图,并评估进一步诊断治疗方案对反复发作的快速性心动过速,人工起搏结合药物治疗常可奏效二、窄型心动过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二、窄型心动过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QRS波时间(宽度)<0.12s,心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称为窄型QRS波心动过速,为正确诊断与鉴别不同类型室上速,必须记录心动过速发作时的12导联心电图并与窦性心律时心电图对比分析。特别注意Ⅱ、Ⅲ、aVF与V1、V6导联P波与QRS波形态和P波与QRS波的相互关系。(一)常见窄型(一)常见窄型QRSQRS波心动过速的分类波心动过速的分类与诊断要点:与诊断要点:窄型QRS波动心动过速规则|窦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扑|房速|旁道参与的房室(AVRT)折返性心动过速不规则|房颤|房室传导不规则的房扑|多源性房速11、房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ATAT))根据其电生理机制可分两类:即自律性与折返性房速,AT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亦可见于心脏无明显结构异常者,但长期反复发作特别是持续存在,可发生心动过速诱发的心肌病。一般而言,AT伴明显症状和/或合并心功能不全时才需积极治疗。药物治疗可抑制心房异位兴奋灶或减慢、阻断房内折返径路而终止心动过速;或通过减慢房室传导而降低心室率。总的来说,AT特别是慢性AT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够理想。近年对AT起源部位的心内标测与射频消融治疗已取得较大进步,故伴严重症状的顽固性慢性AT患者应考虑射频消融治疗。药物适应证用法洋地黄类(西地兰)症状性或伴心衰低血压0.4~0.6mg稀释后静脉注射,总量可达1.0~1.2mg维拉帕米症状性但无心衰或低血压5~10mg稀释后静脉注射,总量可达15mg,有效后40~80mg,每日3次,口服普罗帕酮同上70mg稀释后静脉注射,总量可达210mg,有效后0.15~0.20,q8h口服β阻滞剂情绪激动或运动时发作且不伴低血压、急性心衰者美多心安5~10mg稀释后静脉注射(每分钟注入0.5mg),有效者12.5mg~50mg,每日2~3次,口服莫雷西嗪慢性持续性症状性AT150~200mg,每日3~4次索他洛尔慢性持续性AT,其他药物无效,且无β阻滞剂禁忌证40~120mg,每日2次胺碘酮上述药物无效的症状性AT,尤其是伴心衰或心动过速诱发心肌病者静注:3~5mg/kg溶于20ml液体内缓慢注射,同时口服0.2g每日3次,共一周,此后改为0.2g每日2次共1周,第三周起改为0.2g,每日1次,口服维持2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PSVTT))PSVT急诊处理原则:(1)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应选用经食管心房调搏(急性心梗、危重病人或肝硬化者禁用),心房内调搏或程控电刺激或体外同步电复律。(2)无器质性心脏病,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可选用下列药物之一:①ATP(在体内分解为腺苷),可阻滞房室结传导而终止折返活动。起效快(20秒),疗效高,但注药后可有一过性潮红、胸闷、房室传导阻滞,但因半衰期极短,故副作用持续时间亦很短。ATP首剂为10mg/2ml葡萄糖(GS)稀释后快速从近心端的大静脉推注,无效者2分钟后可给20mg再注射一次。②腺苷首剂6mg/3ml生理盐水稀释后快速静脉推注,无效者2分钟后可给予12mg再静注一次。禁忌证:窦房结功能不全、冠心病、支气管哮喘。③维拉帕米首剂5~10mg/20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慢静注10分钟,无效者,10分钟后可再注射5mg。④地尔硫卓使用方法和剂量与维拉帕米相同,总量可达25mg。⑤普罗帕酮首剂70mg(1.0~1.5mg/kg)20ml注射用水稀释后静脉注射10分钟,无效者10分钟后重复注射70mg,总剂量不宜超过210mg。(3)伴心功能不全或低血压者禁用维拉帕米、地尔硫卓与普罗帕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