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通用能力教程》学习心得体会公务员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2010年10月10日)亳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殷玉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现阶段的特定国情和现实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中的各个方面,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建设以国家和政府为主导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公务员作为国家机关的主体和国家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其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是衡量创新型国家建设程度的重要标准,更是影响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不断培养和提升公务员创新能力是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关键。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民族的进步,就没有国家的发达。作为国家和政府的代表,公务员在社会大众眼里就是国家和政府的化身,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种权威价值取向。如果公务员队伍缺乏创新能力,因循守旧,故步自封,那么,它所影响的绝不仅仅是一个部门。因此,无论从全面实践公务员精神的角度,还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角度,都必须着力提升公务员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步塑造的。培养和激1发创造动机,最根本的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社会精神通过培养转化为社会实践主体的创新精神,为创新提供精神支柱和动力。第一,公务员应具备勇于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人的创新本质的精神表现,是人在创新活动中反映的精神素质。培养创新的社会精神对推动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精神是一种怀疑精神。不迷信理论,不迷信权威,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创新精神是一种批判精神。批判就是研究,批判就是讨论,批判就是思想的交锋、互补和互动,通过交换达到思想的完整和提升。创新精神是一种科学精神。要求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把主观能动性和现实可能性统一起来。第1页共4页创新精神是一种自由精神。第二,公务员应坚持良好的创新心态。心态就是性格加态度。性格就是一个人独特而稳定的个性特征。态度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心理反应,即一个人在思想观念支配下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心理状态的总和。良好的心态是创新的基础条件,应该包括健康的心理机制、健全的性格、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首先,应该充满激情,保持求知、求新、求变、求奇、求胜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看到希望,保持旺盛的斗志,发挥聪明才智,能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适应客观实际变化的要求。要使自己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并且以爱心和热情发挥这种习惯。积极的激情能够调动起全身心的巨大潜力,推动创新。第三,公务员应具备坚忍不拔创新理念。做到百折不挠,必须确立坚持的心态,调适自控,增加自己的耐性,以开阔的心胸包容所有事物,世界2上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一而再的挫折正是成功路上的指路牌,愈挫愈勇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历程,务尽一切努力去赢得胜利,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坚持不懈。第四,公务员应掌握科学的创新理论。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所谓理论创新是人们通过创造性的活动而赋予理论以新的内涵,它是在扬弃原有的思想、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出新思想、新学说、新理论的过程。从理论创新的角度看,要敢于否定自己,超越自我,古人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因此,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公务员创新能力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国家公务员担负着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责,其创新意识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败尤为重要。新形势下,公务员是否具备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素质,是衡量其政治水平的重要标尺。具备创新意识,是现代公务员在精神素质方面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政府管理活动的综合性、多变性、动态性日益显著,有第2页共4页时瞬息万变,公务员如果不善于观察并提出新的东西来,就跟不上形势,工作就会被动,就完不成政府服务的使命。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开发是适应新形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