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1)西周灭亡与东周开始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2)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春秋争霸的局面形成。“五霸”一般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晋文公(3)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局面加剧战国时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不满足自己的封号,纷纷改称“王”。对内富国强兵,实行改革变法;对外发动战争,兼并其他诸侯。出现了韩、赵、魏、楚、燕、齐、秦“战国七雄”。2、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及完成(1)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民族之间、地域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2)春秋战国时期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目减少,有利于中国走向统一。(4)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其他国家,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5)秦王赢政采取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前221年定都咸阳秦楚齐燕赵魏韩秦秦秦秦秦秦东到东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北抵长城一带秦朝疆域图人口达2000万秦的统一封建经济的发展秦商鞅变法成效最大诸侯势力强大“两制”渐渐破坏(西周)周室东迁分封制宗法制(战国)各国纷纷掀起富国强兵的改革变法运动,人民渴望统一(春秋)诸侯割据混战内容图释◎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1)皇帝称号的由来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的传承下去,永掌政权。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玺称“玺”。秦始皇(前246—前210年在位)(2)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总之,皇帝是封建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这种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障。它为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阳陵虎符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2、中央官制(1)中央官制的设置及其职能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①丞相:是皇帝的第一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②御史大夫:乃丞相的副手,地位相当于副丞相,负责掌理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③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中央官制示意(三公九卿制)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少府宗正典客太常廷尉太仆卫尉治粟内史郎中令(2)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①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最高官职,如“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②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秦朝在全国始设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下设县。废分封、立郡县,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2、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1)郡为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